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中央环保督察重点项目,也是省、市重点督办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11月底完工。到2025年,白石港将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
白石港是湘江在株洲城区段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有职教城、桂花、金盆岭、田心等居民聚集区。去年9月,白石港(湘江入口至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启动。在项目生态构建工程现场,记者看到,80米的闸室主体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安装盾板。相比传统活动坝,气盾坝能通过气囊调节水位,还能形成小瀑布,达到景观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建设安装周期短,防洪度汛能力更强,具有更强的清污、排淤能力。
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二工区负责人 娄翔:通过气囊来调节(水位),上游需要水、需要蓄洪的时候,我们就把堰板通过气囊充气,有一个蓄水的作用。如果是水位比较高的话,需要降水,我们就把盾板打下来,水就往下流了。
白石港清淤工程10.5公里,项目方采用最新的清淤固化工艺,将底泥沉淀固化,从而达到含水量65%以下的固化效果。经过严格环评后,在淤泥中加入适量水泥,用于河堤加固。
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二工区负责人 娄翔:因为原来河道里面有血吸虫,泥不能进行外运,我们把(淤泥)填到河道后,进行了堤防加固,保证原有堤坝的稳定性,也节约了成本。
白石港(湘江入口至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总投资10亿元,包括白石港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内源治理、生态构建、白石港泵站等工程,是我市投资最大、子项最多、工程最复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预计11月底完成建设,建立一体化修复体系,综合解决河道面临的水质、景观、防洪排涝等问题,形成多层次良性循环的水生态自净系统,并构建食物链,保障株洲生态环境与水体水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