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宁夏推进水环境治理 严守排水入黄河最后一道关口
宁夏推进水环境治理 严守排水入黄河最后一道关口
发布日期:2020/11/12 12:19:42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初冬,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里,金黄色的芦苇和依旧翠绿挺拔的黄昌蒲在阳光的照耀下别具风采,水面倒映着蓝天,相映成趣,经过多道工艺处理沉淀后的汩汩净水缓缓流入黄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强大动力。
 
  在宁夏,建设人工湿地已经成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式。我区将“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应用到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中,有效净化水质,建成一道道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守住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
 
  天然“净水器”守护黄河安澜
 
  阳光下,隆德县渝河联财出境断面处,清澈的水流通过人工湿地砾石河床潺潺流淌。
 
  “渝河水质已经实现了稳定达标,水质从劣Ⅴ类重度污染水体改善为Ⅱ类优水质。”隆德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通过治理,渝河从“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不仅赢得了当地百姓交口称赞,也成为游客到隆德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2015年,渝河因劣Ⅴ类水质且出现跨界污染问题而受到关注,2016年渝河又被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宁夏重点环境问题。
 
  正是在这一年,宁夏打响了水污染防治的战役。
 
 
  隆德渝河人工湿地美景如画。 (宁夏生态环境厅供图)
 
  渝河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采取“截污治污、疏浚净源、生态修复、多元效应、长效管理”等措施,累计投资2.6亿元对渝河流域进行分段综合治理,建设全长1.7公里河道型人工湿地,种植500多亩水生植物,建设31座溢流坝和一座拦截坝,减缓水流速度,将原来水体出境时间由8小时提高到80小时,污水处理费用降至0.1元/吨,水体滞留时间有效增加,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不断增强,实现了水质自然净化的目的,减少了耗能,节约了成本。2018年6月,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核查时指出,“渝河治理思路很清晰,治理措施有创造性,成效明显,治理经验值得推广”。
 
  “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是天然‘净水器’,能有效减轻沟河道污染负荷,提高水环境质量。”2016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结合我区南北区域地形、气候差异较大等特点,针对我区所有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入河沟后水质仍为劣Ⅴ类水体的现实情况,经过考察研究,果断提出了在宁夏大规模实施人工湿地等控制性工程。截至目前,我区在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支持建设了人工湿地45个,宁夏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入黄口水质全部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全面降低了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保障黄河母亲河长久安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进入初冬,银川滨河水系湿地,碧波荡漾、芦苇丛生、水鸟眷恋飞鸣……经过沿线8个人工湿地净化,中干沟、永二干沟等4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水体先后汇集南北贯通53.6公里的滨河水系万余亩水域,经过二次过滤、沉淀后,顺滨河北大沟缓缓流入黄河。
 
  一头连着六盘山污水处理厂,另一头连着下游河道的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过境段人工湿地生机盎然。
 
  六盘山污水处理厂将处理过的尾水通过下管道引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流入表流人工湿地,有效降解污水中有机物。固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表流人工湿地出水经格栅渠运送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在潜流湿地填料、微生物等的协同作用下,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吸收降解,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湿地系统中填充的河卵石、砾石、火山岩等填料有效去除了悬浮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种植的黄菖蒲、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净化吸收有机污染物。
 
  “人工湿地不仅极大改善了区域水体生态状况,还实现了流域段的水生态健康、水景观和谐、水文化丰润。”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石嘴山市三五排入黄口人工湿地是在第三排水沟、第五排水沟水质逐步改善的基础上,利用两条排水沟汇流入黄河段的现有环境条件,建设多级塘湿地系统273亩、构建湖滨缓冲带和水陆交错带205亩、强化预处理塘72亩、缓冲过渡塘465亩和湖滨缓冲带180亩、3500米生态廊道系统,因地制宜的开展湿地恢复与重建,对上游来水持续、稳定净化,改善入黄河断面水质,极大改善区域水体生态状况。
 
  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已逐步显现。与2016年相比,宁夏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入黄口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从84.6%下降为2019年的15.4%。
 
  水变清了,景变美了,鱼变多了,水鸟飞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天津市水务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应对主汛
依托美丽河湖,助力构建水生态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开重点攻坚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
“七下八上”关键期将至,今年防汛形势如何
“里子”工程畅通城市“血脉”——酒泉市城
天津:改造老旧排水管网 保障城市汛期安全
玉溪提升“三湖”保护治理科技支撑水平
滨州市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600万元
海绵城市建设“全国卷”,芜湖何以名列前茅
湖南: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守护好一江碧水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