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的几个街道“河长”,把巡河的情况通报给了街道河长办,与上个月同期巡河相比,发现的问题整整多了10余起。究其原因,是青白江区大同街道为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关于“河长”多走一公里的要求,将“多走一公里”内容进行细化,对下河排口排放、河岸10米范围环境卫生等问题的巡查处置均进行了明确。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答案。
宣传引导走在前
每个周末,大同街道的金同华庭小区总会看见一批戴着红袖套的“管家”志愿者们,向小区居民宣传各类最新法规政策,主动为居民服务解难。大同街道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其工作内容,常规对居民进行宣传。
目前,大同街道社区的20余名“红色管家”对辖区500余名居民进行了水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居民不往小区水沟及雨篦子倾倒垃圾污水,努力从源头上确保水质良好。另外,大同街道还组建“退伍军人”巡河队向河道沿线企业、村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清四乱”专项行动等内容,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带头做好河岸的卫生保洁工作。
多走勤巡找问题。
开展水环境治理,首先要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此,大同街道河长办安排专人,结合“退伍军人”巡河队和村级河长巡河队巡查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将“多走一公里”延伸至“多走十公里”。
专职巡查人员每十天将辖区的河道巡查一遍,并结合“退伍军人”巡河队和村级河长巡河队巡查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在反馈给街道河长的同时,想方设法将疑难杂症的根源找到,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上级河长办和区级有关部门解决,确保最短时间闭环解决存在问题。10月份,通过实施“多走十公里”措施,发现问题10余起,均妥善解决。
问题溯源不肯“休”
大同街道境内的长流河位于青白江区工业园区内,下河排口达20余处。今年5月,长流河长巡河发现,一下河排口突然出现流水变色问题,街道立即协调区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区先管委等部门现场进行分析,赓即安排人入排口进行艰难排查,经过2小时的工作,终于探明问题原因,系河水高涨导致水流倒灌后与离河道较远处的来水在排管处汇聚来回冲击,将排管内的淤泥混入流水流入河道中。有关部门及时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了清理,确保了水质清洁。
大同街道安排各街道河长牵头,整合专职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对辖区村民生活污水走向进行排查,查村民生活污水是否集中收集处理、有无乱排;排查企业、工厂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有无偷排直排。努力从源头查找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从源头解决水环境问题达10余起,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