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市坪山区年生产总值增速达8.5%,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位于全市前列,万元GDP能耗连续7年下降,万元GDP水耗5年下降近4成。坪山区是如何实现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的?8月21日上午,中央、省、市十余家媒体记者以及深圳坪山区人大政协代表,共同走进南布水质净化站,参观坪山河,查看监管企业,召开座谈交流会,共同见证坪山区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

在南布水质净化站,记者现场看到,治理后的坪山河已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工作人员介绍,治理后的坪山河拓宽了两岸城市空间,完善坪山区城市功能,提升坪山区城市形象,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现场环境执法人员还进行取水监测,要求经过净化流入坪山河的水时刻都能符合排放要求。随后媒体一行还走访监管企业,了解企业排污、治污流程,实现工业用水循环再利用的工艺。

在座谈交流环节,各媒体记者还围绕着关心的话题,与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坪山生态环境建设如何抓实、抓细、见成效。当前,坪山正在走生态与创新并进的发展线路,生态工作一直是区政府的核心工作内容,作为管理部门,如何平衡生态建设与创新发展线路?坪山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城市发展中,如何高起点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显着成就?
面对记者的提问,坪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一一详细解答。据介绍,近年来坪山生态环境建设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受到辖区居民群众好评,得益于坪山一直坚持生态底线。坪山区秉持以“区域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监察执法—督察问责”六位一体模式为基本管理框架,以前沿科技、智能监控、精细化管理为具体实施路径,推动实现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坪山更加优美宜居。
近年来,坪山区创新采用“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散处理、就近补水”的标本兼治模式,系统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正本清源改造和雨污分流建设等重点工程。为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坪山区全面实施水环境质量目标精细化管理,分流域划分管控单元,建立了水环境基础数据台账,同时,充分发挥监控系统数据集成优势,整合河流断面水质、水质净化厂等在线数据,建立了在线监控预警信息处理机制,形成了科学高效、协调统一的涉水污染源监管工作体系。
此外,坪山还立足“一山一河一湿地”等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全力打造马峦山全域自然博物馆。在平衡生态与产业发展方面,坪山区以坪山高新区规划建设为核心,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遵循,积极围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补齐补强产业链、创新链,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89家,推动形成三大主导产业绿色经济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