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进入的茂密灌木林变为通透舒朗的疏林草地,鸢尾、菖蒲、美人蕉等湿生植物代替过去按季度更换的时花,利用天然存蓄的降雨茁壮成长……
阅江路碧道示范段是“会呼吸”的生态碧道,外在景观的改变其实藏着很多“秘密”。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收集雨水,通过滞留、下渗、净化后逐步进入珠江,避免地表径流携带地面垃圾、尘土等直接进入珠江造成珠江水质污染。
近年来,广州通过不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全市已形成阅江路碧道、海珠湿地、灵山岛尖、中新知识城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建筑小区、公园绿地、水务工程等各类建设项目或片区50余个。
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成系统、成片区达标。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截至2020年底,广州城市建成区306.12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占比23.12%,超过国家达标线20%。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