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湾清水,作为地表水的最小单元,小微水体犹如“毛细血管”,对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近日,我市全面开展地表水体“毛细血管”体检,对市区23条小河沟渠、26条黑臭水体进行巡查,及时掌握水质现状动态变化情况。
“像河道、沟渠这样的小微水体,分布较散、管理困难且自净能力弱,水质很容易被污染,成为影响环境的黑臭水体。要让这些‘肾细胞’更有活力,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四区生态环境局、东川工业园区环安分局以及生物园区环安分局对市区23条小河沟渠进行巡查,并由市环境监测站进行采样监测,及时掌握小河沟渠水质现状动态变化情况。
同时,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回头看”,对市区26条黑臭水体进行巡查,对4条泄洪渠、农灌渠进行采样监测。2018年经生态环境部认定完成,黑臭水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目前26条黑臭水体均完成截污纳管,本次巡查结果未发现反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