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前几年饱受工厂尾水导致的污染困扰。问题在水里,但解决源头在岸上。近年来,随着深圳对汇入深圳湾流域的污水进行治理,这里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深圳河湾流域陆域面积约为596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侧约为340平方公里;这里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路线中重要的栖息地、中转站和补给站,有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纳入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米埔自然保护区,生态十分敏感。
而深圳湾是典型的半封闭浅水型海湾,水质随季节、潮汐变化而波动,平均交换周期约需25-30天,水体交换能力差。
据水务部门介绍,此前深圳湾水域共有27个排水口,大量污水直接汇入水中,极大破坏了水体环境。
近年来,深圳市在深圳河湾流域内通过开展污水收集管网的新建改造及完善,减轻周边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并通过小区城中村雨污分流的正本清源、水质净化厂的提标扩容、干支流排放口整治、支流综合整治,河道水质已明显好转,主要入湾支流已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最近深圳湾水域频频出现“万鱼翻腾”、白海豚聚集等奇景,吸引了各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