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区东南侧,流域面积598km2,湖面东西平均长8.8km,南北平均长2.4km。承担蓄洪、灌溉、航运等综合任务,经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两次大规模围湖造田、围垦养殖,目前未被围垦养殖的水面积仅为3.63km2的穿湖而过的县河水面。导致现状湖区水体萎缩、环境容量不足;养殖污染直排,湖区水质不达标;水域面积减小,调蓄洪水能力不足。
2013年底,黄陂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本期实施黄陂湖湖区及入湖县河段综合治理,上游庐南矿区及入湖河流治理分步实施)谋划启动,项目批复总投资10.99亿元,主体工程于2018年正式开工。截止目前,退养还湖工作已完成,环湖岸线基本完成,局部微地形及湿地整理已完成,正在进行穿堤建筑物及堤顶道路施工。
该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湖区治理成效初显。一是防洪保安效益。清理养殖场共25家,累计退养还湖面积20.1 km2,补偿费用11090万元,并将原养殖场自行封堵隔堤铲除,湖区现状可调洪水面由原来的3.63km2增加至23.73km2,调蓄库容达1.1亿m3;同时,通过环湖岸线整治,提高了沿湖周边20多座圩口堤防标准,使其抵御洪水能力有效增强,缓解流域内汛期防洪保安压力,2019年汛期正常通过行洪。二是生态环境效益。通过退养还湖,扩大湖区水体容量,逐步恢复了水体自净功能;拆除原来建于湖岸的房屋229户,累计拆除面积23867m2,支付资金4049万元,解决了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区问题;同时,湿地恢复等工程的实施,增加岸线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河道水生态系统,使流域内水环境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三是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将显着提高河道排水能力和防洪标准,增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有效减轻沿河洪涝灾害损失和对区域生态冲击;同时通过岸线整治、河道交叉建筑物工程、湿地恢复和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对拓展庐江发展空间,支撑区域性城市建设有积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