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三亚“海绵城市”如何化害为利?
三亚“海绵城市”如何化害为利?
发布日期:2019/12/16 12:40:00

 

 

12月4日,三亚市迎宾路和凤凰路交汇处秩序井然。经“海绵化”改造后,该路段经历多次台风、强降雨考验,不淹不堵。

 

  易涝点的洪水不但得到有效疏导,而且实现资源化利用……统计数据显示,三亚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区域绿化和道路用水,雨水资源可使用量全年已达370万立方米。

 

  这只是化害为利的一个例子。

 

  事实上,根据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需求,该市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本理念,以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保质为主要出发点,结合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持,着力形成城市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宜居城市。

 

  系统谋划

 

  高起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从一开始就系统谋划,高起点推进。

 

  根据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总体指标要求,该市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及典型性原则,各汇水分区围绕实际存在的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问题确定各自分区分类指标,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3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和践行。

 

  在源头减排上,全市改造老旧小区40个,占地面积140.8公顷。优先对存在涉水问题的小区进行改造,形成集中连片示范效应,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避免“海绵小区”改造“碎片化”。目前,全市“海绵化”改造及新建道路7条,总长度约18.2公里。

 

  在过程控制上,采取多项举措:全面、彻底普查全市小区内及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将旱天直排污水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防止河海水通过排水口倒灌进入排水系统;恢复污水管网过流空间,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削减合流制管道排水口溢流污染;清除管道中的污泥,减少入河污染负荷;高质量建设和完善排水系统。全市管网改造项目达53个,设置市政混流改分流62处,建设污水提升泵站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1个。

 

  在系统治理上,坚持“灰绿结合、蓝绿交融”原则,充分利用和恢复自然水系和大型绿地调蓄空间,部分区域结合灰色设施,进行雨水径流的末端调蓄和污染净化,构建海绵城市“骨架”。同时,该市进行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生生境,提升人居环境。全市湿地公园及绿地类项目14个,绿地公园面积约130公顷,雨洪调蓄空间50.91万立方米,净化能力6.785万立方米,按河道湖泊综合治理项目5个。

 

  双重功效

 

  节约水资源又减少污染

 

  水流喷涌而出,不浑浊、无异味。这是笔者在三亚市吉阳区荔枝沟水质净化厂看到的排水口。

 

  据了解,荔枝沟水质净化厂先对市政污水经过AAO工艺处理。AAO就是“厌氧-缺氧-好氧”法,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接着,经过滤布滤池处理,再加入次氯酸钠消毒处理。

 

  该厂经过处理的水没有臭味。这是因为全厂设有3个生物除臭设施。将臭气收集后,先经过加湿系统,使气体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为生物过滤工序的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加湿后的饱和气体,由下而上进入生物过滤系统,气体中的异味分子穿过填料层,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触,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矿物质等,从而达到除臭作用。

 

  作为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区之一的荔枝沟水质净化厂,从2016年至2019年,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进水浓度提高50毫克/升,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浓度提高30毫克/升,表明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水资源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相关文件,三亚市污水再生利用率目标为20%。自三亚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城市水资源成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回用,以达到节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功效。

 

  目前,三亚市已完成红沙污水处理厂-榆亚路-凤凰路-迎宾路-荔枝沟路-荔枝水质净化厂等环状的中水管网建设工作,采用中水用于东岸湿地、抱坡溪湿地、丰兴隆生态公园等生态补水以及市政道路绿化浇洒等。根据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区年供水量测算,中水回用率达24%,超过批复污水再生利用率20%的指标。

 

  生态优先

 

  “海绵化”改造让城市更宜居

 

  三亚坚持以服务民生作为优先工作着力点,以东岸湿地、丰兴隆公园等影响区域水环境的重点项目为基础,构建以内涝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提升为主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成效显着。

 

  目前,三亚“海绵”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已达60.8%,污染控制率达41.1%,三亚东西河已完成65%IV类水质指标,消除了历史内涝积水点、黑臭水体。

 

  在三亚城区,你会发现满眼皆是绿意。因为该市采用本地化特色植物,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亚“海绵城市”工程植物选型时,充分考虑本地气候特征和耐淹、净化等功能需求,运用在渗、滞、净等不同功能的海绵设施中。例如,东岸湿地公园建设时,水塘内种植浮水或挺水植物,在塘埂边缘搭配湿生观叶植物,形成圈层种植结构,分别采用“荷花+姜花”“芡实+姜黄”“慈姑+海芋”“荇菜+芋”搭配组合,实现净化与观赏的综合价值。而内湖区域内采用就地填方挖方方式清淤,清淤后可形成大量的淤泥岛,岛上则种植小叶榕,小叶榕下以鸟巢蕨分别搭配慈姑、千屈菜、梭鱼草和旱伞草,形成地被层。上下植物层搭配形成水上森林,为鸟类和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随着三亚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显着增加。通过建设抱坡溪湿地公园工程、东岸湿地公园工程、月川生态绿道工程等系统工程,既满足居民基本休闲娱乐要求,又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据统计,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新增绿地面积约130公顷,新增生态岸线约13公里,新增水域面积约40公顷。于是,黄嘴白鹭、海南山鹧鸪等各种珍稀鸟类数量在三亚明显增多。

 

  同时,三亚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红树林的作用,改善三亚河水环境质量。该市选择红树林公园作为试验田,探索红树林生态保护模式。这座公园建立台地“海绵”系统自由吸纳城市雨洪,并将雨水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重新恢复鱼塘湿地,营造适宜红树林生长和水鸟栖息的生态公园。该公园建设为红树林生长提供水源保障,也为枯水期的红树林公园的景观效果提供了保障。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呼和浩特市开展雨水排放口专项整治行动
水利部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
海口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我市“六
摸清全省水资源家底 青海完成1.95万平
“十五五”时期要推动实现流域与海洋生态环
天津市水务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应对主汛
依托美丽河湖,助力构建水生态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开重点攻坚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
“七下八上”关键期将至,今年防汛形势如何
“里子”工程畅通城市“血脉”——酒泉市城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