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南渠三桥至汉江入口段、南渠麒麟路至三桥段、大李沟物流大道至小清河入口段、月亮湾湿地公园内湖四处黑臭水体治理已实现全线截污。
从今年7月开始,我市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内容之一,形成了市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城区按要求落实的良好整治格局。为切实解决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提出了“像管理城市街道一样管理城市河道”的理念,每一项工作均明确一个责任单位统筹负责。其中,住建部门负责牵头协调截污工程建设、排污口封堵等工作,城管部门统筹河道、河岸垃圾清理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内源治理、清淤清漂、生态修复工作,环保部门负责水质监测、执行工业企业排污许可等工作。
控源截污是杜绝污水直排的关键,我市自2015年以来先后实施并完成一系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下大力气整治南渠,投资1.43亿元拆除渠上房屋面积24674平方米,对未拆除渠上房屋的1.7公里河道实施暗渠截污,通过渠内挂管和渠外埋管的模式,完成了426户居民房屋的截污工作。
我市还实施了一系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一方面加快推进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鱼梁洲、观音阁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已提升至一级A,东津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0万吨。另一方面逐步实施雨污分流,在樊西、东津等新区的建设中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在河道沿线小区优先开展雨污分流改造,老城区内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逐步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对暂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地区,通过截流井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通过安装曝气装置、生态浮岛和种植亲水植物等措施,打造生态示范段。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按照“一水一策”的原则,谋划逐步实施黑臭水体整治项目17个,进一步强化和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