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下午约两点,我随江西省港澳政协委员视察组,在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带领下,从南昌乘高铁去萍乡视察海绵城市建设。我是萍乡人,所以去视察自己的家乡,特别高兴,也特别期待。
参观第一站是萍乡湿地公园。一下车,扑面而来的是一幅由绿色、红色、白色相互映衬且充满诗意的美丽图画。一条用红色细石铺成的小路,从主公路向一远处湖边延伸。小道深红,洁静柔软,似乎走在红地毯上,特别柔和舒服。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海绵工程小路,用新材料修成的。表面上像水泥路,但实际用的全是科创新材料。故一般下大雨,雨水可以自然渗透到地下,雨水不会积存在地面。“昨天下了雨,但路上一点水都没有,新材料将水吸走,存入地表,缺水时可抽出使用”。这就是海绵工程的特点:将雨水自然从路面渗透,解决水患问题。又将水自然存储地下,经过净化,又可抽出使用,使水资源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让洪水猛兽造福人民”。大家听了觉得很神奇,很兴奋!小道两边是开宽的园林绿化区,各种小乔木一片翠绿,在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一族蔟花丛,开的正艳,我们行进在小路上,犹如倘徉在绿的海洋,花的丛中。放眼远望,开宽的湖面,碧波荡漾,清澈迷人。有一座小岛,白花挂满枝头,像一大伞盖覆盖在树丛上,好不壮观。沿着湖边小路漫步,临近小岛时,那些挂满在树枝的白花,突然变成白鹤,腾空而起,冲向蓝天,此情此景,把视察的人惊呆了!这么好的美景,这么好的生态,海绵工程真是造福百姓啊!
接着一连串参观视察活动,特别是参观萍乡海绵工程纪念馆,馆中展示的新材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可以直接从花盆吹气进花盆起水花但又不漏水的花盆,令人叫绝。给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科技课。在市政府座谈会上,市政府各部门详细介绍了海绵工程的建设情况,使我们悉知萍乡海绵工程来源和经过,以及所起的巨大作用。更为萍乡巨变而惊讶和高兴。萍乡市委市政府五年前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海绵工程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以海绵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海绵项目造褔萍乡百姓,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除了长期以来每年春天祸害萍乡人民洪水灾祸,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据介绍,过去萍乡每年“涨大水”一次,城市大部被淹。但在建设海绵工程后,洪灾没有了,水到地下了,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在今年五月份萍乡发生了70年不遇的洪灾,虽然洪水淹没了部分市区,但比预计的水位下降两米,减少损失上百亿元。
二是提高了萍乡城区水质,改善了萍乡居民饮水质量,有利于推进萍乡人民身心健康。
三是推进了萍乡产业转型,打造了新的海绵产业,全面推进了萍乡的经济发展。
四是推进构建萍乡智慧城市建设,提升萍乡城市品位,提升百姓幸福感。
当然,海绵城市的建设造就了萍乡这几年的巨变,但仍有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努力,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研究把海绵城市建设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强化城市的水质,空气,水患灾害的事前报警防范能力,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范。把萍乡城市建设成智能型城市
二是可以将海绵产业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和扩张,从海绵建设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产品,形成一完整链条。使产业链更完整齐备,使该产业真正成为萍乡资源沽衰型城市向新型产业转型。
三是海绵城市目前全国还只是处于试点阶段,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需求空间巨大。许多城市都存在水患问题,都需要打造海绵城市来防患和减少水灾。更需要储存宝贵的水资源。因此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将萍乡的海绵城市打造成全国示范海绵城市,使萍乡海绵城市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学习的榜样,使海绵城市建设从萍乡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10月15日中午考察结束,下午返回南昌,伴随着高铁的轰鸣声,我在心底祝福家乡:让萍乡海绵之“花”造福200万家乡父老乡亲吧,让海绵之“花”在中华大地上开得更加鲜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