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威立雅:我们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信心
威立雅:我们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信心
发布日期:2015/3/12 11:58:42

  威立雅是法国一家拥有160多年历史的世界五百强公司,也是环境保护产业中的着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日前,本报记者请威立雅中国区总裁雷杰斯谈了对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左右,您对此如何评价?


  雷杰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也正因为以往的高速度,这次政府工作报告7%这个数字一出来,有些人感觉有些偏低。其实,考虑到世界经济局势,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以及中国政府正在着手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7%的经济增长已经很了不起,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信心。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环保,请您谈谈法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在治理环境方面的经验。


  雷杰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发展瓶颈。法国曾遇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国也是一样。这是经济发展规律,需要社会各方的客观对待。在法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环境治理工作是由第三方企业来完成,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也被广泛接受。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实现政府、工业客户和市场的双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威立雅在中国积极推动PPP模式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通过BOT、特许经营等模式为市政和工业客户提供环境解决方案。目前,在中国的40多个城市管理着70多个项目,涵盖水务、固体废弃物及能源管理三大领域。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这对于中国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加强环境执法也是重中之重。其实,中国有很多环保标准并不低于法国。但是,环境执法方面的一些不到位却常使环境治理陷入令人尴尬的局面。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您觉得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什么帮助?


  雷杰斯:经济“新常态”说明中国将不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而要兼顾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优化。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它不仅能让百姓看得到蓝天碧水,还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的换挡升级。


  但从目前来看,节能环保产业距离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一些排污企业还是把污染防治投入看成是企业的成本负担,这就需要环境保护市场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要想办法让排污企业在经济上也能尝到环保投入的甜头,形成新的业务和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威立雅正在探索以二次资源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优势,威立雅能够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在其每个业务领域“变废为宝”,产出新的可利用资源。比如,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可供给家庭使用;将废水污泥转化为肥料或生物塑料;废弃物处理中产生的气体被用于发电或制成生物燃料。这些被生产出来的二次资源会进入资源商品流通市场,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在新的模式下,环保投入将减少甚至不再是排污企业的成本负担,它能够带来新的产出,让治污同样产生效益。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将改变环保产业的业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可能。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后要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您怎么理解中国对外资的使用?


  雷杰斯:威立雅全球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弗莱罗曾经评价中国是“最吸引和善待我们的市场,是对非本地技术最开放的国家”。我想,他这句话是对中国“有效利用外资”很好的诠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待外资的态度,已经从“引资”过渡到“引智”。如今的中国更看重的是国际企业所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理念和商业模式,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标准,以及崭新的产业业态。这有助于增强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以威立雅为例,我们在中国的项目引入了很多国际先进的技术、现代化公司治理的模式和诸多管理工具。我们还与相关主管部委合作,带来了欧洲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工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在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中捐款捐物,协助政府应对一些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等。这些都是外资为中国带来的积极效果,也是中国“有效利用外资”的典型例子。


  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是我们,也是整个世界所希望看到的。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让城市会“呼吸” 南昌已建成海绵城市达标
天津:中心城区排水设施更新改造启动
邹城市“三聚焦”提升水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
海绵十年 “画”里有话——《人水和谐,自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我国持
全省首创!大庆探索开展“政企双河长制”
南宁市获国债资金7.51亿元支持提升城市
江苏省组织收听收看2024年城市排水防涝
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