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技术 > 中国研发核污水处理新技术 可吸附90%放射物质
中国研发核污水处理新技术 可吸附90%放射物质
发布日期:2011/4/21 9:24:57

核污水处理技术项目落地发布会现场

 

  阅读提示


  昨日上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漯河市政府举办的项目落地发布会宣布:一项可快速、高效吸附、过滤核污染废水的新技术,近日在我国研制成功,可用于防治放射性物质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扩散,及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废水处理、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等。这项高科技重大科技成果,将在我省漯河市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这种材料对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是令人震惊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说,该院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这一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同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13日的检测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达92%。


  据介绍,这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是由一个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其核心成员主要有:董良杰,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周景,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博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刘志勇,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博士。


  “这种新材料叫做催化生物陶,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陶瓷,也不同于传统的吸附材料。”研发团队的领军者,知名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说,利用这种新技术制作的颗粒,是一种具有定向选择性功能的高效吸附材料,可以快速、简便、高效地吸附固定放射性物质碘-131和碘-125等碘放射性离子。这一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


  “我们将尽快把这项重大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项目总协调人、漯河市政协副主席、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贺博士介绍说,目前该技术项目已经在河南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具备了规模生产能力,将于近期投产。


  新闻背景


  第一代生物陶技术于2002年开始研制,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制成功,并在美国投入工业水处理应用;第二代生物陶技术于2008年研制成功并获得中国专利;第三代生物陶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用于消除空气中的苯系物,由我国环境科学家董良杰在中国2010年发明,并于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该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陶瓷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3月11日日本核灾难发生以来,由董良杰领军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在原有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多方测试,终于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刘广超)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成都小微水体治理扮美乡村人居环境
会“呼吸”更防涝 包头这些道路将完成“海
山东潍坊大力推进高质量节水型城市建设
中国十七冶:设计研究院开展排水积水问题交
通过韧性金融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
河北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确保城市黑臭
台州精准定位汛期污染“点、线、面”
山西全面加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住建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生活
创新排水设施建设运营模式 长沙城区排水一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