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技术 > 印染衣服不用水 可用CO2
印染衣服不用水 可用CO2
发布日期:2010/9/27 11:30:13

  我们每个人都要穿衣服,可你也许并没意识到,服装的印染恰恰就是造成水污染的一大主要源头。传统的染色技术,不仅需要消耗大量水,更会产生很多含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并排入河道。


  不过现在一项新的环保染色技术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今年6月份,由大连工业大学与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完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与工程化设备”和“散纤维及成衣制品无水染色”项目,在辽宁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项目鉴定会上,通过了中国工程院专家组科技成果鉴定,有望使印染行业从此与水污染和水消耗说“拜拜”。记者就此特地前往大连工业大学,采访了这项技术的负责人郑来久教授。


  无水印染关键在于超临界状态


  郑来久教授介绍说,为了解决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从2001年起,大连工业大学在国内率先对天然纤维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研究,以回收的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为载体,在超临界状态下携带染料上染纺织品,发明了萃取染色一步法的独特工艺技术。


  与传统染色工艺不同的是,这项技术使用二氧化碳代替水的作用,不但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还使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了可以回收利用的途径。


  该技术染色的流程,是先将染料、散纤维原料放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装置中,这个装置是一个密封的罐体,单个罐体每次大约可装载15-25千克的散纤维原料进行染色。将原料装好后,就要向装置中注入二氧化碳,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条件下使装置内达到超临界状态,使染料通过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染到纤维原料上。


  目前通过该技术所生产的染色产品,已经通过辽宁省纤维纺织检测中心检测,匀染性和透染性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染色方法。


  无水印染的三个环保特征


  关键词1:节水


  郑来久介绍说,我国有规模以上印染企业400余家,经行业统计年排废水30余亿立方米。这一成果得到推广后,按50%企业更换为无水印染计算,每年即可节水大约15亿立方米。


  关键词2:减少污水


  在染色过程中不再使用水,自然也就不再产生废水。传统染色中的污水排放含有大量残余的染料、有机溶剂等,排放到环境中不光会产生空气污染还会产生水质污染等,使用超临界无水染色可完全避免污染物及其有害气体的排放。


  关键词3:减少碳排放


  无水染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对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郑来久举例说,以100L的装置为例,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设备一次性投入二氧化碳700千克,这就意味着可以回收700千克的二氧化碳。


  环保扫盲班


  什么是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是指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即处于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既不属于液态也不属于气态,而同时兼有液态和气态的优点:它能像气体那样很容易扩散;另一方面又能像液体那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可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其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正是基于这些特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生物工程、化工、环保等领域。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成都小微水体治理扮美乡村人居环境
会“呼吸”更防涝 包头这些道路将完成“海
山东潍坊大力推进高质量节水型城市建设
中国十七冶:设计研究院开展排水积水问题交
通过韧性金融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
河北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确保城市黑臭
台州精准定位汛期污染“点、线、面”
山西全面加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住建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生活
创新排水设施建设运营模式 长沙城区排水一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