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政策 > 陈建华:完善强化机制保护万绿湖水质
陈建华:完善强化机制保护万绿湖水质
发布日期:2009/7/8 9:39:58

 

  昨晚,河源市诚邀万绿湖直饮水项目评审专家组部分成员、市老领导在市迎宾馆进行座谈。市委书记陈建华表示,河源将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不断完善和强化有效机制,保护好万绿湖水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评审组组长张杰,水利部水规总院原院长朱承中,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市老领导张明东、刘煌添、潘仕心、李万源等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副市长张丽萍出席座谈会。


  "真的太高兴了,这是我们多年来的梦想啊!"座谈会上,市老领导张明东谈及万绿湖直饮水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时高兴地说。


  陈建华说,该项目能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要感谢评审专家多年来的关心、指导,要感谢河源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可以说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凝结了几届市委市政府的心血,是河源340万人民多年的心愿。评审专家十几年来一直在关注这个项目,深入实地调研,又为本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指导意见,正是有了这些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万绿湖直饮水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的成绩。


  陈建华说,实施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不仅是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河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万绿湖生态环境的举措,同时也可以为珠三角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陈建华认为,要保护好环境需要四大机制作为保证,即法律机制、行政机制、道德机制和利益机制。目前,法律、行政和道德机制逐渐强化,对于河源保护水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机制的重要性。河源目前还拥有大量的水库移民,现在的生活环境依然较差,而为保护这一湖好水,他们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通过项目获得的经济补偿,可以大大改善移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


  陈建华表示,市委市政府正在筹备召开一个关于保护万绿湖的工作会议。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河源将大力加强对万绿湖的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保护机制。


  专家评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项目实施有成熟技术


  我国著名的水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专家评审会专家组组长张杰认为,万绿湖直饮水工程可以造福珠三角几千万市民,保证他们的饮水健康、饮水安全,是一个非常好、非常迫切的项目。另一方面,多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为保护新丰江水环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应该得到尊重和生态补偿;同时,为了保护这湖水的洁净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实行生态补偿,否则就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而这个工程恰恰给河源市增加了生态建设、保护水环境的实力。


  万绿湖直饮水工程经过了10多年时间,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么该如何确保工程成功实施、尽快实施?张杰说,河源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湖水不受污染,给万绿湖直饮水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另外,河源要继续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坚定支持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


  他表示,万绿湖直饮水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饮水项目,供水、受惠人口可以超过3000万,这个项目在资金和技术上都不成问题。他特别强调,实施这类项目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有成熟技术。要确保饮水健康与安全,管网建设非常重要,现有的供水管网不能用作直饮水管网,因此必须建设一套高起点、高标准、新的直饮水管网,从管网材质、动力学等方面来确保直饮水水质。


  他同时认为,各受水城市要向省政府承诺,万绿湖直饮水是群众的饮用水,以防个别缺水的受水城市将直饮水用作他途,否则就不能完全实现这个项目的初衷,也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部水规总院原院长朱承中:


  项目有利广东区域发展平衡


  水利部水规总院原院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原主任朱承中说,在专家评审过程中,有的地方、部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这项工程本身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功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其次才是经济效益。


  朱承中说,目前广东经济发展出现了区域不平衡的局面,珠三角发展较快,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相对缓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该项目一旦成功,将对解决珠三角和东西两翼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工程首先是一个促进广东更好更快发展的积极措施,同时也能使河源市得到一定的、合情合理的经济利益,必须支持和尊重这一项目。


  朱承中说,评审过程中,有人说这是"河源的卖水工程",我觉得这一说法是不合适的。首先,水资源是属于国家的,只有政府授权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定谁可以开发利用这个水资源,当然确定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因此,"河源卖水"提法在行为主体上不是很准确。其次,将来开发直饮水项目,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所以从受益者角度看,受益范围将绝不仅限于河源。但河源人民为保护好水资源放弃了太多的发展机遇,从该项目中获得一些经济利益,这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有利于河源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河源日报记者董福军李天鸿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