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行业 > CNN发文:城市设计应以水为友、与水共生
CNN发文:城市设计应以水为友、与水共生
发布日期:2023/4/13 10:50:30

    2023年3月2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文章《面对频发洪水,城市设计应以水为友、与水共生——以曼谷、北京、阿姆斯特丹、马尔代夫、哥本哈根为例》。以下为全文译文,查看原文报道请点击https://edition.cnn.com/2023/03/26/world/flooding-cities-water-design-climate-intl/index.html。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成都鹿溪智谷绿道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 Getty Images

    面对频发洪水,城市设计应以水为友、与水共生——以曼谷、北京、阿姆斯特丹、马尔代夫、哥本哈根为例

    劳拉·帕蒂森 / Laura Paddison


    城市与水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之中:供给不足会导致景观颓败、水源短缺;供给过多又会带来严重洪涝,冲毁我们的家园,造成惨重损失。

    过去一年,包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根据预测,未来洪涝灾害将进一步加剧:2050年,美国海岸地区的海平面将上升25——30cm;本世纪末,亚洲部分大城市将被洪水淹没。

    为了抵御洪涝灾害,很多城市修建了防洪墙和防洪坝等灰色基础设施。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院高级讲师埃莉萨·帕拉索(Elisa Palazzo)在接受CNN采访时指出,“如果洪涝灾害的规模和范围是可以预测的,那么灰色基础设施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气候危机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威胁,也改变了海岸线。我们必须尽快寻找其他应对方案。脆弱的城市区域应以水为友、与水共生——而非与水为敌——让水融入城市肌理,实现旱涝调蓄。

    虽然无法确定这些举措能否快速应对城市面对的气候挑战,但我们着实看到了城市以水为友、与水共生的可行性。下面我们以世界范围内的五个城市为例,具体分析它们是如何重塑城市与水的关系的。


    泰国曼谷:“猴腮”公园

    曼谷坐落在湄南河洪泛平原上,洪涝灾害频发。2011年,曼谷发生了重大洪灾,导致成百上千人丧生。与此同时,泰国湾海平面不断上升,曼谷——这座承载着1100万人的城市——海拔高度仅1.5m,且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断下沉。

    泰国Landprocess景观设计公司创始人科查孔·沃拉霍姆(Kotchakorn Voraakhom)致力于雨洪管理设计。她曾提到:“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思路不是以自然共生,而是要与其为敌呢?”在接受CNN采访时,她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城市下沉,现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抵御重大洪涝灾害。”

    位于曼谷中心的朱拉隆功大学世纪公园是曼谷为数不多的绿地空间。沃拉霍姆在公园设计方案中旨在打造以水为友、与水共生的城市关系。



曼谷朱拉隆功世纪公园 © Panoramic Studio / LANDPROCESS



曼谷朱拉隆功世纪公园 © Panoramic Studio / LANDPROCESS


    公园于2017年竣工,占地面积45000m2。公园最大的亮点在于蓄水能力设计:由于建于坡面之上,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将径流输送到蓄水塘中;园内还布满了地下蓄水池,蓄水量可达600m3;公园总蓄水量可达约3800m3。

    在接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采访时,沃拉霍姆表示,公园设计灵感来自“猴腮”(monkey cheeks):猴子会把食物存于两腮,以便饿的时候食用。而这也启发了沃拉霍姆的雨洪设计思路。

    除应对雨洪问题之外,这座公园还有助于改善空气污染、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虽然影响范围有限,但世纪公园却让我们看到了以水为友、与水共生的可行性。

    中国北京:海绵城市

    由于频繁遭遇洪涝和干旱等灾害,中国一直倡导“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即借助花园、绿色屋顶、湿地和透水人行道等基于自然的设计途径,来提升城市的蓄水、涵水能力,让水源能自如地从地面渗入或渗出。

    2012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近80人丧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损失。2015年,中国政府宣布,在全国16个城市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此后,越来越多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不断立项落地。

    “很多城市都视水为敌,而‘海绵城市’则是为了给水留下更多的空间。”北京大学教授、土人设计公司创始人、海绵城市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俞孔坚教授如是说。

    北京永兴河绿道是俞教授参与众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一。场地中原有的硬质排水渠被修复为了一条“海绵河”,能够发挥雨洪管理和雨水过滤等功能。公园中步道纵横,绿植遍布,柳树、沙果树和山楂树随处可见。园中还设计了儿童游乐空间和运动场地。



改造前的永兴河 © Kongjian Yu / Turenscape



实施海绵城市项目后的永兴河 © Kongjian Yu / Turenscape


    当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正在中国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而气候变化也使得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频发。2021年,海绵城市试点地区河南郑州经历特大暴雨,导致近300人丧生。人们不免提出质疑:海绵城市是否真的有效?

    然而,在俞教授看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纠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破坏河流和湿地、过度依赖混凝土硬化措施等。

    荷兰阿姆斯特丹:船屋小镇

    荷兰几乎三分之一的国土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因此,很多地区正在尝试在水上建造房屋。2019年,世界上第一座漂浮奶制品厂在鹿特丹问世。而后,漂浮公园、漂浮办公大楼等也相继建成。

    过去几年,“漂浮住宅”的理念也逐渐兴起。在阿姆斯特丹北部的斯孔奇普社区,Space&Matter建筑公司设计了30座水上住宅。项目于2021年竣工,目前已吸引了100多位住户。



阿姆斯特丹斯孔奇普漂浮社区 © Space&Matter


    “在阿姆斯特丹这样的水上城市,水和土地是相互交织的,所以我们提出了‘漂浮住宅’概念,”Space&Matter联合创始人杰洛恩·戴伦森(Jeroen Dellensen)及参与该住宅设计的i29设计公司创始人贾斯帕·詹森(Jaspar Jansen)和克里斯·克拉里斯(Chris Collaris)表示。

    漂浮住宅采用木构架,以麻布草袋隔热,配有加热泵和太阳能板。屋顶花园则有助于降低夏季室温、吸收雨水。不同的房屋之间、房屋与陆地之间以突堤相连,可随水位涨落。

    “斯孔奇普社区期望为沿海和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我们不应该视海平面上升为洪水猛兽,而要去适应、拥抱这一变化,”Space&Matter传媒经理汤姆·科尔纳尔(Tom Kolnaar)向CNN表示。他补充道,“斯孔奇普社区的设计目标是应对未来几十年的水位变化,但如果水位的上升超出了预期,我们也必须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

    马尔代夫:脑珊瑚上的城市

    在气候危机面前,马尔代夫首当其冲。在印度洋上的这片由千余座岛屿组成的群岛中,大部分岛屿海拔不足1m。

    在洪灾频发和住房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与开发商Dutch Docklands合作,将打造一座全新的漂浮城市。“这将会是一座有些科幻感的城市……但看起来会更像古老的马尔代夫渔村,”漂浮城市设计公司Waterstudio创始人科恩·奥尔修斯(Koen Olthuis)表示。



马尔代夫漂浮城市效果图 © Waterstudio / Dutch Docklands


    这座漂浮城市坐落在一处泻湖上,距离首都马累仅有10分钟左右航程。这座漂浮城市将通过一系列在当地建造并运输至泻湖中的漂浮模块构成,设计人员用伸缩柱把这些漂浮模块固定在湖底,使它们可以随着海浪涨落,以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

    奥尔修斯指出,设计人员审慎评估了漂浮城市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脑珊瑚,以寻求空间性与开放性的平衡——当我们俯瞰整个城市时,这里看起来就像一片珊瑚。漂浮城市旨在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保证充分的海底光照。未来还将在城市下方修建人工珊瑚浅滩,以打造珊瑚生态系统。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动工,预计于2028年初竣工。

    过去,漂浮城市一直因房价太高而被诟病。奥尔修斯表示,马尔代夫政府对漂浮城市提出了“经济适用”的要求。该项目的目标是使90%的当地居民都能负担得起,并与首都马累同等住宅的价格持平。

    “此类项目的开发需求日益增长”,奥尔修斯提到,他的公司收到了许多关于漂浮城市的设计邀请,“这并不是说人们喜欢择水而栖,而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项解决方案具有同时满足人们对空间与安全两大需求的潜力。”

    哥本哈根:打造巨型“气候公园”

    2011年,丹麦哥本哈根经历了一场大暴雨,短短几小时内的降雨量堪比数月,雨后很多地区的被淹水深高达1m。这场暴雨给城市带来了约10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这场洪灾加速了哥本哈根气候行动的落地。这座巨大的“气候公园”——草场公园(Enghaveparken)——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公园” © Astrid Maria Busse Rasmussen


    Tredje Natur建筑公司重新设计了这座始建于1928年的公园。“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情况,”Tredje Natur联合创始人弗莱明·拉夫恩(Fleming Rafn)表示,他们需要在保留公园遗址的同时为应对更加极端的气候事件做准备。

    这座公园坐落在山脚下,它的改造基于增设蓄水空间的想法。混凝土曲棍球场被降低了3m,变成了蓄洪空间。当球场蓄满水后,雨水会流向下沉式的玫瑰花园,最终汇入湖中。公园中还计划建造可调蓄雨洪的洼地。拉夫恩还提到,公园围墙的建造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外流,同时通过巧妙的设计,也可避免场地中的古树移植。



水中球场效果图 © Tredje Natur, COWI, Platant


    即便发生百年一遇的极端洪灾,这处占地35000m2的公园也能正常发挥调蓄功能,它的蓄水量可达约22700m3,从而极大地缓解市政管网排水压力。

    拉夫恩表示,这座公园旨在让人们重新走进自然、反思气候危机的影响。“对于个体而言,气候是很抽象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与气候的关系,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参与其中。我认为只有把其具象化,才能使大家真正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

    来源:景观设计学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天津市各级排水部门全力排水排涝 中心城区
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攻坚项目26个 青岛市南区“公园+”让城
光大水务镇江项目荣获江苏省海绵城市示范项
广州番禺竹山村雨污分流工程完工
北京市丰台区积极防范“七下八上”汛期水环
全链条防治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
北京门头沟区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北京城市河道共腾出槽蓄空间730万立方米
天津市水务部门全力应对主汛期首场强降雨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