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平凉:让城市变成一块会“呼吸”的海绵
平凉:让城市变成一块会“呼吸”的海绵
发布日期:2025/6/17 9:45:25
    什么是海绵城市?简单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挤水,仿佛在一呼一吸间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收集与利用。

    近年来,平凉市持续建设海绵城市,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浸润于城市肌理,书写了人水和谐的新篇章,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奏响了动听的“平凉音符”。

    海绵城市建设,力破“水土难题”

    平凉地处黄河中上游泾渭河流域核心区,境内泾河、葫芦河是黄河重要的补给水源,承担着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我们确有治水保土之需。平凉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基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市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奇虎介绍道。

    平凉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近30年年均降水量511.8毫米,全年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6至9月,时空分布不均,中心城区地势坡降大,留不住水,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

    近年来,平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统筹谋划、系统布局,聚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早在2016年,平凉市就开始谋划海绵城市建设,并制定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截至目前,谋划实施的22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其中已完工215个,完工率95.13%,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投资36.58亿元,投资完成率95.29%。

    多年建设,取得喜人成效——

    2022年,平凉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2023年,平凉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范案例,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等3个项目入选项目典范案例;2024年,平凉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典范”,陇东明珠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东湖公园海绵化改造及雨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等7个项目入选2024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

    海绵城市建设,开出“生态处方”

    行走在泾河岸畔,记者发现脚下路面和常见路面不太一样,踩上去很舒适,“这是透水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雨水可迅速渗透到地下,既能补充地下水,又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东湖公园的湖面上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用来给湖水补给氧气、保障湖水质量的曝气船”;

    陇东明珠小区的绿化带比常规绿化带低了10厘米,“这下沉的10厘米,就是为了更好地收集雨水”;

    一个又一个细节,连缀成平凉海绵城市建设的生动图景,河岸、公园、小区构成了平凉海绵城市建设的三个基本单位。

    “在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中,我们对泾河两岸绿地及沿岸公园广场进行改造,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植草沟、砾石盲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塘、绿色屋顶、生态驳岸等,对雨水进行自然汇集、调蓄利用与安全排放。”平凉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马祥介绍道。

    “小雨不见水,中雨不湿鞋,大雨有序排。”马祥经常说这句话。这也是平凉海绵城市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可见可感的例证。

    遵循“固沟保塬、润城治河”宗旨,平凉市系统改造“八沟一河”,实施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鸭儿沟、甘沟等小流域生态修复、拦沙固沟项目,实现生态修复124公顷,打造泾河生态廊道11.25公里,新增生态岸线23公里,有效改善了城区水生态环境,增强了小流域生态韧性。

    同时,以防洪排涝为重点,构建“泾河为干、多沟汇流”的防洪排涝通道体系,对原有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设施、人行道地砖进行病害修复和提标改造,累计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4公里,排查修复雨水管网47公里,消除积水隐患点24处,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将两个人工湖改造为6300立方米调蓄池,新建回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铺设透水砖等,多元发力,优化雨水收集、处置系统。”平凉市崆峒区公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朱凤霞介绍,东湖公园海绵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利用收集的雨水,完全实现了人工湖湖水补给和绿化浇灌用水的自给自足,以及东湖公园周边55公顷区域雨水的再利用。

    “陇东明珠小区绿化带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融入‘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效解决了小区内涝积水问题。”平凉市崆峒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丁军说,像这样的小区,在平凉还有很多,现已累计完成居住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45个。

    可不要小瞧透水混凝土、曝气船和绿化带下沉的那10厘米,这些细节里蕴含的都是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马奇虎说:“在建设海绵城市之前,平凉市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为1.2万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后,至2024年末,平凉市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26.67万吨。”

    海绵城市建设,散发“民生温度”

    夏日时节,东湖公园里树绿花香,蝶飞蜂舞,草坪上、廊亭里,男女老幼三三两两,尽享鸟语花香。平凉市民王丽娟每天下午都会到泾河边唱歌跳舞,她说:“之前泾河两岸都是荒滩,这几年经过治理,树多了,卫生干净了,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来泾河边休闲。”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平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民生工程进行重点打造。

    在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中,平凉特意增加当地文化、旅游、康养等元素,融入诗词、围棋、陶器、泥塑等平凉特色文化,展现黄河文化、泾水文化、农耕文化、平凉历史等内容。改造提升八个节点广场,优化完善公厕、停车、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增加书吧、售卖区等服务设施。马祥说:“我们的目标是,将泾河打造成集海绵城市理念生态绿廊、综合休憩城市开放空间、文化宣传展示带于一体的多功能海绵型城市水系。”

    曹爱荣是泾河岸边的绿化工作人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进行,她有着深切感受:“泾河两岸环境越来越好了,来这儿散步的人更多了。”

    在崆峒区崇文书苑小区二期,下沉式绿地被巧妙设计成景观花园,里面种植了各种花卉和水生植物,形成了独特景观,吸引众多居民漫步其中、休闲娱乐。

    平凉市还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了龙隐多功能生态公园、东湖公园、体育运动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和玄鹤园、甘霖园等一批高水平口袋公园,累计新建改造大型公园7个、口袋公园36处,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甘肃医学院学生马青青和朋友就常在课余时间来到公园游玩,“东湖公园就在学校附近,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总是不知不觉就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

    以水润城,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经过多年海绵城市实践,平凉市有效保障了水安全、改善了水环境、修复了水生态、涵养了水资源,流域生态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加美化,平凉老百姓的生活愈发“诗情画意”起来。

    来源:中国甘肃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呼和浩特市开展雨水排放口专项整治行动
水利部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
海口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我市“六
摸清全省水资源家底 青海完成1.95万平
“十五五”时期要推动实现流域与海洋生态环
天津市水务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应对主汛
依托美丽河湖,助力构建水生态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开重点攻坚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
“七下八上”关键期将至,今年防汛形势如何
“里子”工程畅通城市“血脉”——酒泉市城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