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四平市系统打造北方严寒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纪实
四平市系统打造北方严寒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纪实
发布日期:2024/5/10 10:08:07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五月的四平,满目葱茏,青翠如诗。街头巷尾的植物肆意地绽开新叶,翠生生迎风摇曳,水灵灵欣欣向荣。绿色,是四平城市发展中最动人的颜色;“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是四平奋力打造的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吉林省四平市,长期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将“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践行到底。2016年、2019年、2021年,四平市先后成功申报成为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并紧抓契机,以“全面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总目标,将海绵示范城市创建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一条“节约优先、功能优先、效果优先”的严寒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精准“把脉”明方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地“人水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内涝、河流污染、水体黑臭等涉水“城市病”频发,四平市也不外如是。如何通过保障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成为摆在四平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想解决难题,必须明晰问题的根本,进而找准方向、抓住关键、不懈努力。因此,把握四平市城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四平市地处吉林省西南部、松辽平原中部腹地,属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650毫米,6~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近年来,东北地区暖湿化趋势明显,2022年吉林省降雨超平均年一倍,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内涝风险加剧。

    四平市建成区面积为66平方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明显的丘陵平原过渡地形,境内主要河流为东辽河及其支流,两河穿城,形成典型的河库蓄排体系。吉林省辽河流域的8个水污染治理单元有7个在四平市,其中四平市建成区就位于条子河水污染治理单元林家国考断面的上游,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南河生态修复

    与此同时,作为GDP不足千亿元、财政收入不足50亿元的小城市,四平市大截排合流制排水体制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城市内涝与溢流污染治理压力颇大。

    面对薄弱的现状基础、巨大的经济压力,四平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创新探索出了一套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的渐进式污涝共治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以节约型、低成本、绿色低碳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抓手,助力解决涉水“城市病”、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首先,要画好架构图,实现事半而功倍。严谨的政策法规、健全的组织架构、闭环的管控流程、规范的技术标准是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抓住关键点,实现谋定而后动。不能“为海绵而海绵”,盲目上马工程项目,而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谋划,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

    再次,要严把建设关,实现质优而物美。建设过程中坚持建管并重,从前期规划设计审查,到施工过程监管,再到最后竣工验收,形成严格的闭环管理。注重多专业协同和多目标融合,景观性和功能性并重,以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宗旨,追求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最后,要算清经济账,实现集约而高效。四平市作为一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历史欠账多、债务压力大,“吃饭财政”仅能勉强维持“三保”支出,所以,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靶向“治疗”促提升

    “把脉问诊”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措施。要解决实际问题,找到方向还不够,必须要抓住关键并不懈努力。四平市紧紧抓住海绵城市建设这个关键突破口,多措并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建章立制,全面保障海绵城市建设依法依规推进。

    坚持高位统筹。成立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分管副市长亲自抓,14个成员单位形成“部门联动、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注重建章立制。颁布《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修编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力求海绵城市建设法定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布《四平市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试行)》《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和专项验收的办事流程》,形成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设立专职机构。新增10个编制,成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高效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强化工作绩效考核,在《四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发布《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考核办法(试行)》。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项目日常巡查和信息报送制度,保障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按量有序实施。

    二是聚焦污涝共治,因地制宜解决城市涉水问题。

    四平市建成区主要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时期控源截污效果明显,但难以解决城市内涝和雨季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对此,四平市坚持问题导向,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测、分析研判和评估论证,开展“污涝共治”的探索实践。

    优化收集分区。在合流制排水体制近期难以根本改变的前提下,结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要求,最大程度减少原有污水处理厂和截流干管的负荷。优化排水体制。采用灰绿结合的方式,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在系统性分流的基础上进行源头、过程、应急相结合的雨洪管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将溢流与内涝问题叠加分析,统筹施策,改造地块103个、市政管网144.2公里,形成10个完整的分流片区、8个合流治理区,分流比例从不足15%提高到70%以上。发挥公共空间调蓄与净化功能。依托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构建“泵站—管网—公园—调蓄—分流”综合解决方案,实现逐级调蓄、多路分流。优化应急行泄方案。建设3条应急行泄通道,通过滨河路镂空原有河道护栏、钢格栅架空泄水口人行步道等措施,打通泄水通道最后一米的障碍。

    三是聚焦基础设施韧性提升,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四平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街路功能提升、公园广场改造、老旧管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生态修复等工作充分结合,避免“为海绵而海绵”,实现“1+1>2”的综合效益。

    坚持生态优先,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源头类海绵设施建设,例如在顺达社区设置雨水花园,与北河生态缓冲带形成滞蓄净化联动。聚焦挖潜增效,充分发挥现有排水设施能力,实施排水管网检测、清淤、修复项目,四平市共有市政排水管网558公里,对淤堵较严重的452公里排水管线进行疏通和修复,项目实施后消除内涝积水点26处,减少污水进入雨水系统4880吨/日,减少雨水进入合流系统约62万吨/年。满足居民综合性诉求,实现综合效益,针对停车空间不足、活动场地欠缺、绿化杂乱、排水不畅等普遍性问题,综合运用竖向设计与径流组织、管网改造、景观提升、新增公共空间等设计方法,解决区域排水问题,打造高质量海绵型小区。在城市更新中注重留白,还绿于民,如爱心公园所在地,在原有用地权属调整、建筑拆除后,没有盲目重新盖楼修路,而是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活化再利用,增加市民的休闲活动空间,充分融入海绵元素,提升了该片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和景观品质。

    四是聚焦简约高效经济适用,探索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采用简约适用的海绵技术。如在丰茂小区,坚持“雨水走地表、污水走地下”的原则,建设必要的灰色管网,充分利用绿色设施承担转输功能,高效组织地表径流,仅一个小区就减少约700米的雨水管线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源头减排。如在牡丹御景小区设置延时调节塘、渗滤树池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充分利用现状竖向,实现分级调控。充分发挥公共海绵空间综合功能。通过北河公园、爱心公园、南湖公园、西湖水上公园等滞蓄空间改造,城区共增加15.5万立方米调蓄空间。如利用西湖水上公园现有湖体,与周边新建住宅小区水景互通,通过布置多级卵石、湿地植物净化过滤、增设缓排设施等方式,实现周边25公顷区域调蓄净化功能。

    五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采用适宜北方地区的适应性设计。如紫气大路等道路项目,在海绵设施前置易维护和更换的沉泥槽,沉淀浓度较高的SS(悬浮物)和融雪剂,防止设施内植物和土壤受到污染,也便于清理和维护。充分利用既有坑塘湖面等自然空间收集雨水,就近用于绿化浇洒、道路清扫、生态景观用水等,发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已在10余处公园广场实现雨水集中收集利用。注重建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入再生骨料技术。将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和营养土有效结合,加工成再生土壤有机质填料,用于海绵设施下渗透率不高的土壤换填,实现“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的三低特点,目前已在33个老旧小区、16处公园广场、12.7公里街路绿化带进行广泛应用。采用装配式建材、“预拌透水混凝土”等施工工艺,避免了现场施工配比难把握、质量难保证、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既节约人工设备成本,又减少施工带来的扬尘、噪音、污水等污染问题。道路慢行系统及公园广场铺装面积达到85.4万平方米。坚持环保和生态理念,实现就地取材、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如在万兴小区,将场地内拆下的红砖墙碎块、废弃的混凝土块、木材等,回收利用做成景墙、坐凳等。坚持“产学研”结合,打造产业链,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搭建本地混凝土制品企业与外地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平台,带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四平市已有规模化的低碳环保建材企业3家,合计年产“预拌透水混凝土”20万立方米、PC透水缝隙式仿石材砖120万平方米、再生土壤有机质填料1.2万立方米,产品质量完全可以适应北方严寒地区,产量也基本可以保障四平本地海绵项目建设所需。

    示范“引领”显实效

    在海绵理念的指导下,项目一个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效俱显。四平市在海绵示范城市创建期间实施项目303个,包括海绵型建筑与社区项目103个、海绵型道路广场项目48个、海绵型公园绿地项目12个、海绵型水系项目6个、管网排查与修复项目2个、管网及泵站项目130个、GIS平台建设与监测设施项目2个。其中,以南湖下穿立交桥为核心的民主路排水片区问题最为复杂。该立交桥为紫气大路下穿京哈铁路的立交桥,是城市内涝防治重点部位,该片区上游民主路管网排水能力不足,下穿立交桥没有设置驼峰,外水截排能力不足,泵站抽排出路不畅,地下水水位较高,降雨时水会反上地面,由于以上多重因素叠加,内涝风险较高。设计从阻外水、收雨水、排雨水、控制地下水等多个角度,形成南湖立交桥—民主路积水改造系统方案。方案实施后,系统解决了南湖立交桥—民主路积水问题,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

    类似的示范项目数不胜数,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格局由此建立起来,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累计达到40%,城市生态“颜值”大大提升。

    内涝风险得以缓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建成区累计消除易涝积水点49处,经受汛期极值降雨考验,城区未发生内涝。水系生态得以修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成区年削减溢流污染物(以COD计)262吨,削减率达到78.5%,下游条子河林家国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IV类水以上标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河段占比达到85%。城市短板得以补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民心。小区管道堵塞、地面坑洼积水、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社区更加宜居;城市道路更加整洁、干净、美观,街区更加宜行;城市水质大幅改善,水体清澈明亮,河道两岸美如画,环境更加宜人,市民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建设流程得以规范,地方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通过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做法、梳理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形成地方标准,为《吉林省海绵城市设计指南》奠定基础,为《雨水生物滞留设施技术规程》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贡献力量。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四平市将持续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总遵循,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将已经较为完善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管控制度常态化运行下去,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城市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

    绿意如画,沁人心脾。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赋能下,醉人的绿意将流淌在四平的每一个角落,美妙的绿韵将浸润着城市里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着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恬静与美好。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新疆各地齐心协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淮安市“四化”全力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
《阜阳市城市内涝应急预案(2024年)》
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烟台完成7处易涝点
天津全力打好防汛“预备战” 主汛期前中心
渭南市住建领域安全暨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会议
财政部:将在水以外的生态环境要素方面开展
徐州:厚植“海绵”底色,打造“会呼吸”的
宿迁海绵城市建设3项做法获住建部发文推广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