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厦门:实施生态补水工程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厦门:实施生态补水工程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发布日期:2023/1/31 10:07:55
    厦门市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针对辖区内河流短小、雨枯季径流差异大、枯水季节几乎断流等特点,遵循“把水留下来、让水清起来、让水动起来”的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统筹规划,改善水生态环境

    按照“再生水厂尾水为主、水库水为辅、外调水为补充、水源连通工程作为应急”的技术路线,厦门市编制完成《厦门市九条溪流生态补水工程规划》和《厦门市雨洪增蓄利用工程规划》,确定全市9条溪流及相关河湖水系生态补水工程布局,逐条流域规划确定水库提升工程、河道闸坝建设和改造工程、溪流水面控制堰坝工程,保障溪流河道生态流量,提升景观效果,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时,厦门市同步建设安全生态水系,有效提升溪流河道景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同安区埭头溪在实施生态补水基础上,新建、改造11公里绿道,打造滨水缓冲带、水文化节点等,重现水清岸绿美好景象,极大提升了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项目带动,实现水体“动”起来、清起来

    厦门市拟定“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补水项目26个,其中补水工程16项,配套水量监测工程10项,投资约13.8亿元。

    目前,厦门市已建成并通水项目7个,共11处补水口,完成投资9294万元;正在实施的项目7个,总投资3.5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2.4亿元;2023年计划实施补水项目8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马銮湾新城雨洪生态补水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建成后将利用九龙江北溪雨洪淡水资源对新城水源进行补充,实现让马銮湾水体“动”起来、清起来的目标。

    全市6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

    2022年,厦门市主要流域6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省控小流域5个考核断面、3个以奖促治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6个城市黑臭水体均已消除。

    其中,翔安区日补水量约13万吨,补水前该区15处考核断面近一半为劣Ⅴ类水质,补水后15处考核断面全部达标,5处升至Ⅲ类,怀远湖1个月内水质即由近黑臭提升至Ⅲ类;同安区埭头溪实施生态补水后各监测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河道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显着提升,水质明显好转。

    此外,厦门市充分利用污水厂提标改造后的准Ⅳ类尾水保障河道生态流量,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厦门市2021年中水回用量10075万吨,利用率达23.2%;翔安区2022年再生水补水回用量达11.8万吨/日,其中用于溪流补水约11.1万吨/日。

    2022年8月,厦门市集中调度水库汛期弃水向干枯40多年的汀溪水库干渠实施跨区生态补水,累计补水超60万吨,有效提升同安、翔安两区六个镇街水环境质量,满足干渠周边农户的灌溉需要,给水资源长期较为匮乏的东溪流域注入活力。

    下一步,厦门市将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力消除黑臭水体,建设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来源:人民网 
最新资讯
污水管网的“孪生兄弟”横空出世 或将带来
“三水分治”凝聚合力,十堰泗河流域水质稳
菏泽:全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
青岛水务排水公司全面启动2023年防汛准
控源截污、科学治理江苏宜兴为水环境“治病
安徽省潜山市“四项举措”持续强化农村水污
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安徽2022年
国内首个污泥两段式干化+热解气化项目在沣
保障饮用水安全!黑龙江启动水源地环境评估
全口径排查、一张网整合,看宁波排污口如何
热点资讯排行
1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2“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3大连宇都“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电子调控技术
4“水大夫”张列宇: 靠AI找出污水河的“
5中国首台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装置正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8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9美国加州供水系统严重污染,近百万人患癌风
10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