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浙江岱山如何成为全民高效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节水县
浙江岱山如何成为全民高效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节水县
发布日期:2009/10/26 9:36:24
    新华网杭州10月25日电(郭俊廷)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急速加剧的现实,针对岱山县工农业生活用水与淡水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浙江省水利厅非常重视,于2004年将岱山县确定为首批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县,本着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区域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岱山县逐步进行了制度设计和建设、水权明晰和配置、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试点建设5年来,岱山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工作目标,明确思路,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初步形成了“开源节流并举,城乡一体配置,以水定产布局,价格机制激励,多重技术支撑,各方积极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模式,使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海岛县逐渐成为全民高效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节水县。

    岱山县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部,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全县由404个岛屿组成,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由于岱山县地处海岛,无建造大中型骨干水库的条件,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9284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33万m3,地下水资源量2151万m3。人均水资源量为484m3,仅为浙江省人均拥有量的18.1%。目前岱山县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达33.3%,岱山本岛的淡水资源开发程度更高达47.4%,且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0~500mm之间,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全县各岛季节性缺水严重,如梅季不明显,台风不带来雨就会出现干旱。岱山县也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从河网中翻水入库量占总蓄水量的60%左右,2003年全县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没有Ⅱ类水,Ⅲ类水质断面仅1个,Ⅳ类和Ⅴ类水质断面各3个。并且,随着岱山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港口优势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使淡水需求量逐年增加,水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岱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岱山各岛蓄水量长年不足,季节性缺水成了岱山发展的一大瓶颈。2003-2005年以及2007年夏季出现干旱,部分不足的水资源只能到宁波和舟山本岛船装运水。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急速加剧的现实,如何找出一条在有限水资源情况下,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之路,成为摆在岱山县面前的一大课题。突出的供用水矛盾和严峻的缺水现实,促使岱山县必须坚持水源开发和节约用水并举,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是全县上下的共识。

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以此来调整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岱山县着重进行了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型社会运行制度建设。首先是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岱山县于2001年就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水务局,统一管理城市节水、城乡供水、城市防洪和水利工程,同时成立了县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节水规划、用水定额和用水制度,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水务局设有原水总站和供水管理科,重要企业设有节水员。目前乡镇水厂已全部纳入水务局的管理范围,“水务局——原水总站——乡镇水务站——供水企业——用水单位(户)”管理网络健全,真正实现了对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从2009年1月1日起污水处理也已纳入水利水务局管理职能。2004年被列为试点县后,岱山县立即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水务、计划、经贸、建设、环保、农林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工作。

    其次是编制节水型社会配套课题研究和规划体系。根据县情,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岱山县开展了相关专项课题的规划研究,主要有海岛地区水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岱山县行业用水考核定额制定、岱山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近年来,岱山县先后编制完成了《岱山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初步实施方案》、《城镇水源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河道整治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农业节水增效规划》等规划方案,指导全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再者是制定节水型社会配套管理制度。根据所做的课题研究和规划,岱山县主要建立和健全了以下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县节水办及时合理确定和细化各单位节水目标和计划,对企业、宾馆、制冰等用水户的用水管理实行行业用水定额制度,根据各单位产品用水定额标准,水的重复利用率指标完成值,以及用水单位近年来的实际用水等情况,编制用水计划,落实用水定额并根据季节变化和水源总量情况改变用水定额;每年新的用水计划在前三年实际平均用水量基础上削减30%,超量部分加收每吨5元的超计划水费;二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许可制度。全县所有取水口都进行了调查和登记,加强了对取水单位的计量设施和许可证检查,严肃了对违章用水、浪费用水、损坏供水设施等行为的依法处理。岱山县统一长期租赁农村集体水库,收购乡镇建造的 “五自”水库及部分乡镇骨干水库,对乡镇水厂进行兼并,来统筹安排解决城乡的供水问题,然后以经济手段补偿农民节省下来的水量。2004年以来,共有400万方农村集体水库水被用于城区供水;补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600多万元,且大部用于直接补贴农民;三是与排污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水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结合岱山县情况,对排污进行严格管理,出台相应的奖惩制度;贯彻“治污”也是“节水”的观念,提高中水回用率。同时出台和运用了岱山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岱山县用水定额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为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提供了更有效的依据。

    最后是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岱山县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听证会,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于供水成本形成水价;二是分类与阶梯式水价制度;三是基于用水户实际承受能力调整水价方案。在2003年10月水价调整的基础上,2005年10月再次上调了水价,将居民生活用水价提高到3元/方,工业用水价3.5元/方,宾馆餐饮等行业用水为4元/方,机关事业单位用水为4.5元/方。同时,对原水进行定价,县城的原水价为0.5元/吨,乡镇的原水价在0.4~0.5元/吨之间。通过对原水定价,更好地反映出水的价值所在,提高了全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水价的提高使岱山县在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提高的同时,用水量明显下降,特别是机关单位的用水量。2008年,使用县城城区公共供水设施并已安装一户一表的用户,通过了水价听证会,从2008年的9月1日起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即第一级水量为每户每月8吨以下,到户价为3.30元/吨;第二级水量为每户每月吨8至13吨,到户价为4.50元/吨;第三级水量为每户每月13吨以上,到户价为5.80元/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按月按户收取,未安装一户一表的居民生活用水,按总表计量,加收水费0.1元/吨,即3.4元/吨。岱山县还在全县范围内推选出节水单位、社区和节水家庭,实施水利信息和政务公开制度,制定岱山县水价调整方案,形成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促进水价改革和水量交易,培育水市场,逐步探索和规范符合市情的水量交易制度。

    此外,岱山县还制定了相关经济鼓励政策,建立节水激励制度,尤其是考虑贫困人群、残障人群等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水权,制定出了相关经济补助政策和保障措施。

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第一步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岱山县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管理为主的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大力发展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高效利用的循环型或清洁型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努力使岱山县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鼓励发展低耗水工业,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推动工业节水,逐步改变全县高耗水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通过工艺挖潜与技术改造,降低和减少了污水排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危害。

    第二步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为确保农业节水取得实效,岱山县首先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大地减少了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针对岱山县海岛水资源匮乏现状,县委在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对岱山县积极扶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节水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也都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种植调整工作,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列入本乡镇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由各乡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配套出台了乡镇政府扶持政策。如岱东镇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调整的土地予以每亩200元的补助,出台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同社区干部业绩相挂钩考核政策;衢山镇出台了购置5只以上大棚的农户予以每只大棚2000元的补助政策;岱西镇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与绿色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对社区干部进行考核和奖励;高亭镇和长涂镇切块镇财政,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实施的农田进行水利设施改造进行专项补助。为积极有序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岱山县还及时制订了《岱山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规划》,确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整面积6150亩。到2008年底,已完成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面积2270亩,农业用水量占全县用水量比例由58.4%下降到30%以下。在根据水资源条件发展旱作物的同时,岱山县还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推行科学施肥,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控制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生物农药以及测土施肥技术,逐步减少化肥和有毒农药的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与点源污染。

    第三步是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县域内重大建设项目布局都量水而行,重大耗水项目事先要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论证。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与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限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节水型服务业。通过上述方面的建设,岱山县水资源的承载力逐步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

    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必须有配套的工程设施作支撑,因此,岱山县加快了输水设施、测水设施、调蓄工程的建设,推广应用各项高效节水技术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工程技术,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特别是加大了对海岛地区非常规利用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在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合理利用等各方面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

    第一是河道治理。岱山县对蓄水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提高河道复蓄系数,增加河道蓄水量,实现农业循环用水。从2004年到2008年,岱山县投资4000多万元整治河道63条127公里,其中建设标准河道46公里,建造翻水站43座,年翻水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以上;第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县总投资1亿多元,共兴建和加固水库、山塘40余座,增加了全县的蓄水功能,同时对下游尾水渠进行衬砌加固,减少水量的流失;第三是用水总量控制及取水计量设施。在枫树水库、冷坑水库、磨心水库、塘岙水库、北畚斗水库、岱南平地水库、洛沙湾水库、大田弄水库等出水口安装计量设施,实施农业用水考核定额,确定农业每亩用水量,实现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第四是厂厂联网工程。为充分发挥供水规模效益,实现供水的优化配置,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岱山县对县内分散的乡镇水厂实施厂厂联网工程。通过各水厂管网的联合,实现了对供水户的联合供水,提高了供水保证率。第五是供用水信息化调控设施。为及时掌握各种水情信息,提供水资源管理决策依据,岱山县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岱山县水资源配置及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各乡镇水源工程、供水工程为信息采集点,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各用水户的用水信息,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及时作出决策,同时对现有用水户的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第六是田间配套及高新节水设施。岱山县实施完成了高亭镇、衢山镇“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每年节约农业用水150万方。还大力推广喷灌、微灌、薄露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灌溉、井灌等措施,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第七是住宅小区节水器具改造。岱山县在新建住宅楼全面推行生活节水器具,对高亭城区现有住宅用水设施进行全面改装。积极推广使用一次性冲水量6升的座便器,对公共和民用建筑中的节水器具的安装和更新改造作了明确要求,鼓励和引导居民积极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要求的用水器具。全县共改造非节水器具4000多套,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改污改厕2万余户。为减少管网漏损而造成水量浪费严重的现象,岱山县对部分城乡管网进行了改造,降低了漏损率,对城乡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减少了居民生活用水的无效浪费,目前已经改造完成“一户一表”42375户,其中城区改造完成24606户。同时还要求各供水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供水管网档案,推广先进的检漏技术,推广节水型水表,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以县自来水公司为例,城区供水管网的漏失率已从2004年的31%降到今年的15%左右;第八是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岱山县整体控制性规划,在所有项目建设区都要求有相关的水土保持方案,特别是在水源保护区按计划持续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四年来共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通过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侧重对水源所在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对岱山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九是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工程。为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岱山县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城镇绿化、农业灌溉、城市洗浴及工业生产等。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岱山县投资5600万元,建成一座日处理1万立方的污水处理站及相关配套泵站、管网工程,处理后的水将用于船舶修造和压舱水,目前已进入试运行;第十是工业节水改造。以岱山电厂、海山密封材料公司为试点,对其原有的工艺及设备进行改进,使污水得到回收再利用。岱山电厂投入43万元对水处理设备进行改造,主要是增加自来水预处理装置(反渗透除盐装置),将锅炉日补水控制在90方以下,排污率控制在3%以下,与以往相比,日节水量300余方;在海山密封材料公司新增加二条节水生产线,使其总循环水量达到1000方,年节水量达到5万余方;第十一是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通过雨水利用工程、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利用工程、大陆引水工程等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

引导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营造更浓的节水氛围,岱山县政府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评选了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区、节水单位、节水小区和节水家庭,在全县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的活动,并动用一部分节水专项基金对“节水型单位”进行奖励,以此鼓励节水先进个人及单位。我们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使公众普遍接受、理解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中国节水周”,岱山县详细计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通过节水型社会有奖知识竞赛,领导带队深入渔农村社区进行宣传,学校开设节水型社会教育公开课,以节水专题片、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答向广大居民介绍岱山县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及小技巧等形式,使“保护水、珍惜水、节约水”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2005年“世界水日”省市县三级联动,在岱山进行建设节水型社会宣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岱山县还根据缺水县情,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编入学校“乡村教材”中。

    五年来,岱山县共投入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各项资金60000万元,全县水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全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年上升,农业用水大幅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节水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在演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并且,由于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节水定产业、以节水调结构、以节水增总量、以节水促发展”的基本原则,全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岱山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围绕打造“富强岱山”、构建“和谐岱山”的目标,工业强县实现了新的突破,船舶修造业逐步做大做强,港务机械、集装箱制造等新兴产业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衢山风电场建成并已投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传统工业企业项目顺利发展,产业富民成效显著;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渔农村水利、道路、环卫、电网等各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社会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生态县建设卓有成效。试点以来5年,全县节水量达3884万m3的同时,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5.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由1.02亿元增加到4.3亿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长江之肾”再遇生态危机,长江中游城市群
安徽宣州已完成17个地表水质断面水环境质
河北沙河开展涉水企业隐患排查,筑牢汛期水
太原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打通管网“梗阻
无锡市政府召开污水管网建设提升专题会议
黔西市加快推进排水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
江苏“江河湖海”生态环境保护又添标志性工
吕梁如何成为治水“进步生”?
新疆各地齐心协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淮安市“四化”全力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