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海河水资源短缺系制约水质达标重要因素
海河水资源短缺系制约水质达标重要因素
发布日期:2010/9/27 10:28:18

 

海河流域何时不再“有水皆污”?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水质达标的重要因素

  

 

2010年春天,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小南辛堡。官厅水库库区,一位放羊的老人赶着羊群在水库一侧永定河多年前的河滩上干裂的河道里漫步。

2010年春天,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小南辛堡。官厅水库库区,一位放羊的老人赶着羊群在水库一侧永定河多年前的河滩上干裂的河道里漫步。

 

官厅水库库区是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库,距离北京105公里,曾经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库区水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水质继续恶化,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   

  周日特别策划

  曾经激流咆哮的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如今河床裸露、杂草丛生,成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北京市计划从今年起到2014年,投资170亿元,试图让断流30余年永定河全线恢复水域生态。

  让“母亲河”有水,但水从哪里来,水质能否达标?又成为一个新问题。

  早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披露,海河流域水污染全国最严重,生态破坏突出。而永定河正是海河五大河流之一。

#p#副标题#e#

  减排达标仍然“有水皆污”

  永定河的环保困境是海河流域的一个缩影。海河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海河流域共有北京、山东等7个省市,是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我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并将建设现代化的能源化工基地、农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等。

  海河流域的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上,周生贤对“十一五”期间海河流域各地政府污染减排工作表示肯定,认为该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趋势得到遏制。他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和河南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4.8%、8.9%、13.8%、11.0%、6.2%、16.0%和13.1%;北京、山东、河南已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其他4省市也基本完成。

  尽管如此,周生贤强调,海河流域“有水皆污”状况仍未扭转,总体仍属重度污染。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组长、环境保护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金南说,通过污染减排,从2005年到2009年,海河流域丰水期超标率从82%降到63%,枯水期超标率从72%降到60%,平水期超标率从64%降到60%,但不能忽视的是,“超标率依然超过60%”。

  海河生态已不堪重负

  “海河流域面积占全国3.3%,人口占全国10%,GDP占全国15%,水资源量占全国0.6%,水资源利用率超过100%,化学需氧量排放接近全国的10%。”王金南说,再加上海河流域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造纸等传统行业,环渤海地区重工业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冲击。

  据悉,海河流域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1/10,但海河流域的环境容量却十分有限。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的1.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多年平均缺水量101亿立方米,缺水率达22%。流域总断流河段长度占总长度的27%,无断流河段的河系几乎不存在。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海河流域制约水质达标的重要因素。”王金南说。

  “海河之痛”还表现在一连串的环境问题上。2009年,海河全流域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断面达到60%,地表水功能达标率不足30%,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仅有70%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主要污染因子超标率分别达到47.1%、40%和38.6%;河流生态流量极度匮乏,平原主要湿地水面减少70%以上,海河流域入海水量减少80%以上;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6万平方公里浅层地下水和5.6万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形成的巨大漏斗,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周生贤表示,按照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趋势分析,如果延续现有的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十二五”期间海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增长20%—30%。届时,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更趋恶化,积重难返的环境问题最终将吞噬经济发展的成果。

  “海河流域已成为我国水污染最严重,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长期以来,海河流域开发强度过大,水资源利用过度,生态环境破坏过重,已到了不堪重负的极限。”周生贤说,如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必须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一样,解决海河水污染防治问题也必须探索出新路,彻底解决“海河之痛”。(记者:李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长江之肾”再遇生态危机,长江中游城市群
安徽宣州已完成17个地表水质断面水环境质
河北沙河开展涉水企业隐患排查,筑牢汛期水
太原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打通管网“梗阻
无锡市政府召开污水管网建设提升专题会议
黔西市加快推进排水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
江苏“江河湖海”生态环境保护又添标志性工
吕梁如何成为治水“进步生”?
新疆各地齐心协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淮安市“四化”全力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