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中国人的水足迹与节水对策
中国人的水足迹与节水对策
发布日期:2009/8/19 10:16:26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8月18日电(记者陈雪霏)“水足迹”是在2002年一位荷兰专家提出来的。去年,英国的阿兰教授因为将“虚拟水”的计算量化等贡献获得斯德哥尔摩水奖。虚拟水或水足迹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到以前只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考虑水的消费问题,而没有从消费的角度来考虑水的问题。人类生活要消费水果,蔬菜,肉类等,但生产这些粮食却需要不同量的水。例如,生产一公斤小麦需要一方水,生产一公斤牛肉却需要16方水。北京林业大学水文教授刘俊国对中国人的水足迹做了专门调查。在此间正在进行的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周期间,刘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那么,中国在过去40年的水足迹是怎样变化的呢?

  刘教授说,从粮食消费的角度来研究,1961年中国人均水足迹大约是260立方米,到2003年,人均水足迹就达到了860立方米,这种变化是非常大的。他除了看总的水足迹,还看了粮食和肉类的单项分类水足迹,结果,粮食水足迹变化不大,但肉类的水足迹却成直线上升趋势。原来,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结果也造成水足迹的增长。水足迹的增长受消费模式的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水足迹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2003年人均水足迹860立方米和世界人均水足迹差不多。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比例还是非常小的。中国只是美国人均水足迹的一半。但是,从中国的这种变化趋势来看,中国还是有肉类增长的趋势。刘教授说,通过低,中,高的情景分析,不管是哪一种情景,中国人均水足迹到2030年还是一直持续增长。这个趋势很明显。中国总的水足迹在2003年是1100立方公里。到2030年这个总的水足迹要增长40到50%。那么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国的水资源人均低于100立方米,这个水平比中东,比北非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再拿出50%的水来生产粮食,这对国家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刘教授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从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水权,市场等方法来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到2002年中国发行了《水法》修订版本,明确提出了要在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一个里程碑性的文件。2005年出台了《中国节水技术大纲》,强调了节水技术,不管是工业,农业都开展节水。2007年出台了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即:从2005年到2010年农业节水效率从45%提高到50%。万元GDP节水20%,城市管网损失低于15%等措施,提出了一些非常量化的目标,结果,中国万元GDP的用水下降非常明显。北京已经声称实现了这些目标。

  但是,中国政府的政策还是从“蓝水”的角度来指导节水。但“绿水”管理和节约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中国绿水占86%。绿水在粮食生产里占的作用非常大。‘蓝水’,即来自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资源,‘绿水’,即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 中的水汽。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对‘绿水’的研究,提高‘绿水’的利用效率。

  蓝水和绿水的内涵是由本次水周主办单位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著名水文学家玛琳?福克马克阐述的。她认为,“绿水”(气态水、土壤水)的循环供给陆生生态系统,主要是绿色的植物、作物等,故形象称之为“绿水”。

  研究发现,全球总降雨的65%通过森林、草地、湿地和雨养农田的蒸散发返回大气中成为“绿水”,仅35%的降雨储存 于河流、湖泊和含水层中成为“蓝水”。在全球范围内,80%的农田是通过降雨灌溉的,这些雨养农田提供了全球60%—70%的粮食产量。几乎全部的畜牧业 肉产品和林产品都有赖于“绿水”。

  然而, 如此重要的“绿水”,在水资源的管理和研究中却一直被忽视。刘教授认为今后应加强“绿水 ”的资源计算评价与合理利用的研究,提高“绿水”的利用效率。如何在节水型社会关注和管理绿水,例如可以使用塑料薄膜覆盖,雨水收集,避免径流流失。另外一个就是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从生态的角度讲,人们还不十分清楚大型工程对生态的影响。而从粮食水足迹的角度讲,中国北方虽然缺水,但是贸易结构表明,中国虚拟水的趋势是北方向南方流动的量更大。因此,中国可以在国内利用虚拟水的原理来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刘教授建议说,政府也可以探索使用水信用制度,对农民给予补助来帮助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例如,山东某地以前可以种小麦和玉米,两季。但现在由于水的问题,只种玉米而不再种小麦了,原因主要是玉米可以充分利用绿水就可以了。但如果国家给一点补助或激励,也许农民还可以通过少的灌溉就继续种小麦。由于中国人口多,不可能太依赖粮食进口,否则,风险就太大了。另外,有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使用风险投资等来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例如,在雨水少的年份多增加一些投资,雨水多的年份就少一些等等,中国都可以进行学习和研究看是否能更有效地在国内达到合理使用绿水的目的。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长江之肾”再遇生态危机,长江中游城市群
安徽宣州已完成17个地表水质断面水环境质
河北沙河开展涉水企业隐患排查,筑牢汛期水
太原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打通管网“梗阻
无锡市政府召开污水管网建设提升专题会议
黔西市加快推进排水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
江苏“江河湖海”生态环境保护又添标志性工
吕梁如何成为治水“进步生”?
新疆各地齐心协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淮安市“四化”全力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