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海水淡化拯救“水危机”
海水淡化拯救“水危机”
发布日期:2009/1/12 15:11:10
全球淡水资源正在枯竭,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从人类的终极生存目标而言,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危机的最后防线和救赎。目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中东地区,已经把海水淡化作为主要的淡水资源。

  早在1977年,联合国水问题大会就提出:水不久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6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缺水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并提升至战略高度,抢占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海水淡化大势所趋

  我国沿海地区天津、大连、青岛、浙江都相继建设了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到2007年初,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43套,日产淡水量15.8万吨。目前我国在建和待建的海水淡化工程有30项之多,其中有1/3的工程淡化规模达到了10万吨/日以上。全部建成后,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将会达到195.8万吨/日。

  这些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建成后规模将达到42万吨/日的规模。

  海水淡化产业在中国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有3大推动力:缺水、水价上涨以及工业需求。

  中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的1/3,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661个城市中有420个以上的城市缺水,缺水量约70亿立方米。

  自来水价格上涨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发出涨价信号。这使得(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价格更具可比性,为海水淡化产业拓展了更大空间。天津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常冬至说:“天津市提出一个自来水涨价的基本方案,每吨每年涨5毛钱左右。很可能不久以后淡化水和自来水进入共同的市场,双方在价格上更具可比性”。

  工业发展耗水量的巨大需求,直接推动了我国上马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目前,海水淡化大多数是作为大型钢铁、化工、发电等耗水量大的企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节省能源、资源的运输成本,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大型钢铁、化工和发电项目都在沿海地区上马,或搬迁到沿海地区,形成临海工业布局。这些地区淡水资源非常紧张。对于天津、青岛、大连等地新上马的大型发电、化工项目来说,配套海水淡化已经成为一个战略选择。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就是为一个百万吨大型乙烯化工项目提供淡水资源。在首钢曹妃甸项目和鞍钢鲅鱼圈项目中,海水淡化项目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华能玉环电厂运转每天需要3万多吨淡水,全部来自于海水淡化。

  政策激励日渐成熟

  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竞争战略的产业,在发展起步阶段尤其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在国外蓬勃发展,但我国在这方面进展缓慢。直到90年代末,在国家部委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下,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

  2005年,国家发改委、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详细介绍了中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和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据此规划2010年乃至2020年海水利用发展重点、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提出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这是国家首次出台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政策。规划出台后,大大鼓励了沿海地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资本参与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并且有大批工程上马。《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之后,又有一批关于技术成果转化、产业标准以及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出台。

  2006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标准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制定了《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2008年10月,国家海洋局联合科技部发表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中,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了“重点开发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抓好大规模产业示范工程,“带动海水利用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循环经济法规中都有相应体现。在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于从事海水淡化项目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企业从事海水淡化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即前3年免税,后3年税收减半。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鼓励和支持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节约淡水资源”。

  另外,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中也有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

  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设计的技术和设备先后涌现出来。

  2004年6月4日,山东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这项工程是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自主加工制造蒸馏淡化装置,这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6年11月,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5万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课题,为了攻克大型海水淡化成套技术,重点突破单机25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设计、制造、运行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海水淡化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国内海水淡化工程和设备制造企业,中国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公司、滨海环保装备(天津)有限公司、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根据滨海环保装备公司总裁助理黄劲松的介绍,他们通过委托加工来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自己的海水淡化装备;然后再通过这种模式升级换代,走出国门承揽海外业务。目前,公司已经承揽了泰国伟成发集团标的额4.8亿美元、日产42万吨海水淡化工程,这也是国内海水淡化公司目前“走出去”的最大项目。#p#分页标题#e#

  《中国投资》获悉,为了保障实现《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目标,目前国家发改委、海洋局等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尽早出台若干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支持政策,促使海水淡化解决沿海地区的缺水问题。

  技术创新须更上一层楼

  一个产业的发展,含金量所在就是科技创新和进步。

  目前中国海水淡化已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在关键设备如高压泵、膜组件、能量回收装置等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中,这些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同时,我国还缺乏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经验和能力,与国外动辄每日10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我国目前已运行的项目上万吨的都很少。

  国际脱盐协会技术主席利昂?阿维尔布奇对《中国投资》说:“海水淡化产业已经在国外发展了几十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对于中国来说,海水淡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还刚刚起步,中国需要国外的资金投入和国外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指出:“现在我国海水淡化的膜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刚开始做,性能不如国外的好,还要经过市场考验。这需要很长时间。”他同时认为,“关键技术设备、项目、材料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有南北两大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机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1972年,国家海洋局成立杭州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关于膜和膜过程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并且参与了多个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1982年,建成我国第一座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1997年,在浙江省嵊山建成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制造的500吨/日海水淡化项目;2000年,我国第一座1000吨/日海水淡化设备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03年,在山东荣成建成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

  1984年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政府共同组建了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根据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介绍,目前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已经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同时还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立了相关的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公司,承揽了国内外很多海水项目的建设,海水淡化设备出口产值达10亿美元。

  本土企业欠缺投资能力

  海水淡化产业投资的特点是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根据专家说法,建设1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需要1亿元人民币。

  大型海水淡化往往不是一个企业能够承担的,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既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还需要进行资本运作。

  由于中国从事海水淡化的企业相对弱小,我国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大多是由国外公司完成的。

  新加坡海水淡化专家田先勇认为,这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受项目管理、融资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不仅企业自身要努力,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政府投资建设示范工程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也大大鼓励了企业积极参与,这促使新加坡海水淡化产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在中国,水价还没有真正反映成本,淡化成本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时,政府对于海水淡化产业态度不够积极,没有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田先勇说。

  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一般需要数十亿的建设资金。在国外企业背后,站着一群实力强大的投资银行、投资商、基金。中国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能力,则是非常单薄。目前,中国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更多还停留在“你有钱,我就给你做”的阶段。而国外企业的做法则是,只要你有需要,我们就谈价钱,谈政策,何时为你建成。

  中国市场是热点

  有数字显示:未来20年内国际海水淡化市场将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国际脱盐协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利昂?阿维尔布奇说,“中国未来会有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他说,“过去海水淡化产业关注的热点在中东地区和欧洲西班牙等地,但现在英国、法国、新加坡、丹麦、日本等国家的海水淡化企业纷纷来到中国,从事技术、投资和建设活动”。

  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郭有智向《中国投资》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2008年6月,他与水利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领导一起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水周。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水利部长出席,共计5000多位专家齐聚新加坡,讨论的主要是中国的水问题。国外对中国水市场的关注可见一斑。

  当前,中国的海水淡化市场受区域和需求市场限制,大部分为沿海发达城市工业用水。随着自来水价上涨以及最新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中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有更大的突破。

  种种奇思妙想都在酝酿之中,甚至有人提出利用海水淡化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看来,这一设想并不虚妄。北京距离塘沽有170公里,主要看海水淡化后引入北京的成本,跟南水北调的成本相比看是否具有竞争力。这需要经过实际论证。

  高从堦提出,目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最快的是天津,唐山曹妃甸也正在准备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随着产业发展,可以规划整个京津唐地区统筹搞海水淡化,统一调水分配。这样可以使京津唐地区“自力更生、互助互利”,避免与其他省市争夺有限的水资源。

  海水利用进入大发展阶段

  文/本刊记者 尹娜

  政策大力扶持

  《中国投资》:国家在政策上对海水淡化产业有哪些支持?

  雷波: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海水利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在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同时,重视开发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以及雨水、海水和微咸水等水资源。”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前任副总理曾培炎多次对海水利用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积极研究开发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按照规划要求,研究制定支持海水利用的政策措施”。#p#分页标题#e#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海水利用已被先后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国家重要中长期规划和文件中。

  为引导和鼓励海水淡化企业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从事海水淡化的企业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财税优惠:“企业从事包括海水淡化在内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也将“日产10万立方米及以上海水淡化及循环冷却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与制造”等5项海水利用相关技术和产业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

  产业化条件基本具备

  《中国投资》: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

  雷波: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我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日趋合理,海水淡化吨水成本已达到每吨约5元人民币。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完成了山东黄岛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山东黄岛10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和深圳富华德电厂28000立方米/小时电力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及青岛海之韵46万平米大生活用海水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

  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技术及海水气态膜法提溴等海水利用新技术以及反渗透膜、海水处理药剂、大型海水冷却塔等新产品陆续出现。

  目前,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此外,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应用。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条件基本具备。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雷波: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产水能力已达到16万吨/日,天津、青岛、河北等沿海地区多个日处理10-20万吨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相继启动。很多沿海的大型电力、石化、化工企业,开始大量利用海水,目前年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量约420亿立方米,其中电力行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占90%。天津北疆、国华宁海等多个新建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电厂均计划建立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工程。 
目前,我国市场成为国外海水淡化产品装备制造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多个知名的海水淡化及产品装备制造公司,包括以色列IDE、法国威力雅、新加坡凯发、德国西门子、意大利费赛亚、美国陶氏、美国海德能、比利时哈蒙等全球海水利用知名集团等,均已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进入的方式也更为灵活,以前以产品输出为主,近期则是产品输出、合资、独资、并购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

  此外,依托自主技术,我国也先后成立了西斗门、膜天膜、宝成、众和等多家海水淡化公司。2008年7月,依托东方汽轮机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3方联合成立的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已向印度尼西亚出口了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500吨/日海水淡化设备。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很多关键设备还需要进口。在提高我国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竞争力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雷波:目前,我国正在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重大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将相继建立5万吨级海水淡化、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百万平米大生活用海水、千吨级海水提溴、万吨级海水提钾、万吨级海水提镁等示范工程,发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我国自主创新的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和产业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技术核心竞争力。

  《中国投资》:当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地方纷纷上马海水淡化项目。如何保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雷波:当前,我国沿海省市发展海水利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本地区海水利用规划和政策,并积极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待建的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已达到近200万吨/日,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也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

  为适应海水利用市场发展的要求,保障产品质量,规范市场准入,截至目前,我国共制定海水淡化及利用相关标准69项,已经立项的标准56项。2006年,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发布了《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2008年11月9日,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文授权、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社会公益性检测机构,将承担着国家有关海水利用的各类产品质量检验任务,检测范围为海水利用材料及设备、海水利用化学品和水质(海水)等47种产品、278个检测项目。以上均表明我国海水利用的质量监管工作已经启动,必将对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海水利用工作中面临哪些问题?

  雷波:尽管我国在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的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国外海水利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海水利用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相比,还存在着对海水利用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落后以及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未来重点工作

  《中国投资》:国家海洋局今后一段时期海水利用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雷波:作为我国海水利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国家海洋局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海水利用事业的发展。2007年,国家海洋局专门成立了“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管理办公室”。特别是在2008年7月,国务院在国家海洋局“三定”规定中,明确赋予了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的研究、应用与管理”的职能,更是为我局海水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国家海洋局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国海水利用事业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一是强化海水开源战略实施,提升海水在沿海水资源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确立海水是重要水资源的战略观念,并以此推动沿海地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水资源结构;继续实施海水开源战略,加大利用海水资源的力度,逐步提升海水在沿海地区水资源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海水对淡水资源的有效替代。

  二是强化政策制定,加快立法研究,规范和引导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健康发展。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各项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鼓励海水利用发展的产业政策。同时,开展海水利用立法研究,使海水利用工作有法可依,真正成为我国水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强化《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落实,扎实推进我国海水利用规模化。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促进沿海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加快本地区海水利用规划的编制步伐,尽快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和政策措施,以引导海水利用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落实海水利用重点工程和海水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海水利用规模化应用。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海水利用科技攻关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水利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大型海水利用产业化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构建以国家级海水利用重点实验室、海水利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海水利用装备国产化进程,促进海水利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五是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完善海水利用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我国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的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准入。同时,开展海水利用各项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加强标准与科研、生产的协调配套,完善我国的海水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海水利用规范、有序发展。

  六是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海水利用的社会认知度。通过各种形式普及海水利用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水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为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海水利用示范城市(海岛)创建,海水利用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海水利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海水利用的研究、应用与管理,推动我国海水利用事业的发展。

  发展海水利用事业,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危机,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海水利用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海水利用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必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江苏部署安排今年治太重点任务 早日实现流
河北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北京通州大运河畔出现一大型气膜,创下“三
马鞍山: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推动黑臭水
舟山2024年“五水共治”方案出台 将实
泰安开发区开展污水管网“扫雷行动”
节水优先 水润城兴——贵阳市城市节水管理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