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娟娟 实习生苏欣)我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自2006年实施以来,污水处理体系、垃圾处理处置体系、工业污染源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道整治这五大工程,成为推进全市环保工作的“五套马车”。当前,实施近海水域污染整治规划的时限将至,一张蔚蓝色的答卷正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努力下徐徐展开。
记者从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06年至2009年4年内,全市共完成289个项目,完成投资42.1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投入整治资金5.50亿元,年度计划实施的76个项目,已有3个项目完成全年整治任务,61个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
在此期间,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沿海县(市、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乡镇、城区的垃圾转运站、处理设施陆续建成投入运行,使得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均建成一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处置场总处理能力分别达到63.25万吨/日和4750吨/日,污水管网总长度达1280.8公里,投入使用的乡镇垃圾中转站、焚烧炉、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已达150个以上。入海河流、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等一批重点难点的陆域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河道、沟渠环境脏、乱、差状况明显改善,完成53条累计110.3公里以上的沿海小溪流、河段、沟渠的整治。丰泽区东海电镀集控区整体关闭、南安市晋江上游电镀企业搬迁、晋江市区重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工程等一批工业污染整治“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