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一晃眼,咱保定人喝上西大洋水库的水已经十个年头了。
当十多年前因为过度开采使用形成的地下漏斗区面积与深度越来越大,不得不采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成为城市供水的选择时;当“天然纯质的一亩泉水”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再是保定人引以为傲的资本时;当因为外界因素极易变化多端的地表水出现在眼前时……城市供水人的目标迅速凝成了一个:必须让市民喝上入口放心的水。
然而,在那些复杂的情况下,要想时刻保证水质的放心度,需要付出的是成倍成百倍的努力。
从日常的全流程监控到每一次突发事件的预盼和应对,从对源水、地表水厂、管网的紧密的水质监测,从水质检验人员的扩充、硬件的完备到可测指标的迅速提高,从供水管网的大规模改造到一户一表的推进……水质,被永远放在了所有供水工作的第一位。
虽说,地表水的口感的确赶不上曾经甘甜的地下水,略显遗憾,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咱喝的水,一直以来,足可放心。
8月21日的凌晨,对于保定供水部门来说,是件大事,也是一次真正的应急演练。
从零点到两点的两个小时间,暂停供地表水,市区全部转换为地下水供水。通过短时转换,完成增设利民站为第三电源,进一步提高地表水厂的安全运行,2小时后,正常恢复使用地表水。
这样的转换还是地表水入市十年以来的第一次。
虽然选择的是市民用水量最低的凌晨时间段,但水压、水量、水质是否发生变化仍是这次转换中的三大核心。尤其是水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因为供水走向的变化、管网的配置、水压流速的变化,都可能干扰到水质的稳定。
从接到供电部门的最后确定的时间,到正式转换前,供水总公司三次专题调度会议确定了转换方案、调度人员、管网巡视、水质实时监测诸多细节。通过各个媒体对市民进行的提前告知,也收到良好的反馈。
在周到的前期准备下,8月21日0∶00,地表水厂准时停电,按计划实施电源改造、调试工作。主管副总经理在供水调度中心现场指挥,同地表水厂中控联络采用电话不挂线方式。
调度中心在供水方式转换的整个过程中兼顾大厂等重要用户的用水量,下达指令果断,水厂开停泵迅速,市区管网水压保持比较平稳,没有造成市区1处水质超标和管线爆管的事件发生。
当日0∶10,水质检验人员按指令带设备冒雨出发,实施管网水的现场采样监测工作。
可以想见,这个时间段的取样有多难,不可能进入居民家中,水质检验人员只能在城区不同位置进入尚在营业的饮食场所。3∶55,市区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采样检测结束,结果显示:13个监测点水质全部合格。
而在外的管网巡视人员也全线报平安。
回到公司的水质检验人员、管网巡视员和参与转换的供水员工并没有完全松下劲来,时刻准备应对可能有的水质变化。
直到9:00,供水服务中心传来好消息,没接到一起关于转换中的水质投诉。
也就是说,预测的可能发生的水压变化、水质浑浊等问题一个都没有出现。全体参与转换的工作人员才最终放了心。
记者牛志宏 通讯员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