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凌晨的一场大雨,使北京西路哲蚌寺路口往西一带的许多单位、商户及居民家中不同程度进水,这也暴露出拉萨市排水系统的薄弱。昨日,记者采访拉萨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了解到,目前拉萨市的排水系统还存在雨污合流、下水道管径太小等问题。据了解,拉萨也将逐步实现雨污分离,以保障排水畅通。
基础设施欠缺 积水严重
据了解,目前拉萨仍有部分社区属于“城中村”,没有给排水管网,社区的排水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主要由各社区居委会负责。“你看,那是我们居委会和共建部队一起挖的简易排水沟,但其实沟内的水根本没有排放的出口,只能任其往地下慢慢渗透。”昨日,在嘎玛贡桑社区内,嘎玛贡桑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普布次仁指着一条黑水沟告诉记者。而在俄杰塘社区内,记者看到巷道里有很多小水塘,居民出行时只得小心翼翼地从水塘旁边走过或干脆绕道。在加荣村里,有居民告诉记者,下一场雨后,他们就得连续几天在泥泞中出行。“因为社区没有排水管道,我们平时采取的都是土办法,如挖简易排水沟,发现积水时就雇抽水车或借抽水机进行排水,以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俄杰塘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说。
雨污合流 管道堵塞
据拉萨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的副处长何小明介绍,一下大雨,拉萨市内积水比较严重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北京东路、林聚路及德吉北路。“这些地方都处于拉萨市中心,但使用的排水管道仍是雨污合流,且主管道的直径为500毫米至800毫米,只能满足平时生活排水,所以一旦下大雨,就会发生积水现象。”何小明说,目前拉萨市中心的排水系统基本都是雨污合流,雨季来临之前,拉萨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都会组织人员对市内的2万多个雨水井和检查井进行清理,但由于管道直径太小,且没有相应设备,因此只能对井及井周边进行清理,管道内沉积的淤泥和垃圾则仍堵塞在管道内。“我们成立了20人的抢修队,分东、西两组,下雨时,他们就分别在各自区域进行巡逻检查,一旦发现积水就立即制定临时排水方案,进行排水。”何小明说。
逐步实现雨污分离
昨日,记者在藏热路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污水管道。据介绍,藏热路的维修工程在动工之初就已考虑到雨污分离的问题。“藏热路的雨水排放采用的是净高1.5米、宽2.1米的方沟,污水排放采用的是800毫米的管道。”正在藏热路施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拉萨市2008年以后新建或维修的街道如江苏大道、江苏西一路等均已实现雨污分离,因此这些路段在下雨时很少出现积水现象。另外当热路和金珠西路设计采用的都是净高1.2米、宽2.4米的方沟,虽是雨污合流,但目前均可满足排水。“今后在新建或维修道路时,应该都会考虑到雨污分流问题,逐渐实现雨污分离。”何小明告诉记者。而另据了解,针对目前拉萨市内存在的缺乏基础设施的“城中村”,有关部门也已计划将逐步实现“城中村”改造,解决社区排水问题。(彭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