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荔湾芳村的地铁B涌拦截百米河段试行“纳米治涌”,曾引来燕子盘旋。不过,记者昨日走访发现,百米河涌试验设备全被清走。荔湾区农水局人员介绍,将试验段设备移走是为了防洪排涝。
治涌设备一个月前移除
涌水清澈见底,引来燕子盘旋,曾让附近村民欣喜十分。4个月过去,记者昨日再次探访,却发现地铁B涌水面高涨,拦截百米河涌试验段的沙包已移除,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涌水变得浑浊,自东向西流入汾水涌。
没有青绿的水草,河面上大片的枯枝败叶,中间还漂浮着白色的一次性餐盒……“好像又回到了以前……”住在茶滘村的卢叔,带着钓鱼工具到涌边守了近3个小时,也没有钓到一条鱼。“两个月前还很漂亮的,好多鱼……”
附近村民称,6月初,施工人员突然拆掉了拦截的沙包,搬走了治涌用的氧气机,清澈见底的河涌水立马变得浑绿。“为什么要撤走?”村民不解。
暂停原因为防洪排涝
负责该项目的是广州市本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不过,对于暂停试验的具体原因,相关人员也表示不清楚。据了解,今年5月,施工单位就收到一纸通知,考虑到防洪排涝,要求其撤除百米试验河段围堰沙包和试验设备。但对于雨季之后是否继续推广,政府未有具体回应。这几个月的治涌试验已通过政府的验收,“各项数据都说明治理效果很好……”
不过,荔湾区农水局人员昨日解释,今年5月份要求暂停,是考虑到该片区防洪排涝的需要,荔湾地铁B涌附近一带地势低洼,此次及时撤除围堰,才让该片区躲过5月份两次暴雨侵袭。
相关人员介绍,纳米治涌虽然已通过政府验收,但每次暴雨侵袭,开闸放水,投放在水中的微生物、水草等全被冲走,又需要再次投入。从2月到5月,百米试验河段的投入就达到40万元,养护成本太高。考虑到投入成本等,荔湾区将继续摸索其他生态治涌模式。现在采取最简单方式:截污后直接清走河底淤泥,再通过采水补水改善水质。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认为,广州治水要因地制宜,纳米治水等生态治水办法只是“辅助措施”,截水清污还是整治的首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