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污水日排放量1万吨左右,却苦于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只得排往闽江。一边是空有5万吨日处理量的处理厂,却因为管网建设的问题,有时候还需要水库排水和降雨来增加污水处理量。这是25日上午,中华环保世纪行(福州)组委会一行,前往闽清、闽侯、仓山等县(市、区),对在建、已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时看到的情况。
闽清永泰今年建成污水处理厂
检查第一站是闽清县。闽清县建设局局长江家良介绍,闽清县日平均排放污水量近万吨,污水处理厂建成前,这些污水只能略作处理后便排往闽江。因为闽清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地理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另外,今年以来雨天频繁,工期进展受到一定的阻延。
记者在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看到,前几日的连续降雨,导致工地里堆积了大量淤泥,挖掘机正在加紧清理。江家良表示,目前前期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将试运行。
永泰县污水处理厂也在建设中,设计日处理污水量为1万吨。目前,厂区建设基本完成,但外围配套管网建设尚未完成,预计6月底才能通水调试。福州市建设局林副局长介绍,此前,闽侯、长乐等县(市)都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
待闽清与永泰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福州八县(市)都将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
管网建设不到位雨污分流不彻底
组委会此次也发现了已建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若干问题。大学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5万吨,服务范围包括上街旧镇区、大学城新校区等区域。但由于管网建设维护涉及多个单位与部门,造成管网的建设存在一定问题。
福州市环保局检查人员指出,上街镇的污水主干网完成,其支网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导致许多乡镇的污水无法接入主干网而直排闽江,污水实际处理量与可处理量存在较大差距。闽侯县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遇上雨季、台风季节以及水库排水等情况,污水处理量才有较大增加。
另外,由于管网塌陷,河道水倒灌进入管网,大学城污水处理厂从2月下旬开始,进水含沙量剧增,导致COD浓度(化学需氧量,污水处理考察指标之一)过低,严重偏离设计要求。如若按照环保部的细则规定,根本无法计算减排量。另外,罗源县污水处理厂由于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COD浓度较低,无法发挥规划设计的减排潜力。此外,其他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还存在着生化池污泥浓度低活性差,紫外消毒装置未运行,中控系统不达标等问题。
今年初,福州市政府下达了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其中COD减排项目达54个,削减量为5962吨,较去年减排0.1%。根据这一要求,福州今年底将新建连坂、浮村、长安、快安、福清融元二期等10座污水处理厂。
(福州晚报记者 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