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京多条内河河段严重黑臭。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随即启动了“引江换水”工程。
那么,如今的秦淮河水质如何呢?近日,本报记者邀请了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到秦淮河主城区各河段进行了取样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虽然还有少数河段的水质无法令人满意,但整体情况已经较前段时间有明显改善。
进入4月以来,秦淮河多处河段出现河水浑浊不堪,水面漂浮着黑色絮状底泥,还不停地冒着气泡的现象。
记者当时走访发现,秦淮河边多处河段修建的街头公园样的绿化带,都已荒废许久。“荒废”的原因不外乎污染,桥边的排污口源源不断地排出污水,臭气熏天。一些河段里延伸到河边的最后一级台阶被厚厚的黑色淤泥覆盖,呈墨汁一样的漆黑色,恶臭扑鼻。
凤台桥,河面上零散漂浮着西瓜皮、塑料袋、枯枝败叶,在排污口虽然没有看到污水横流的场面,但排污口里却堵了不少垃圾,散发出一阵腥味。起伏的水流中还不时冒出一只袜子、一个塑料袋……
“引江换水”之前,随着气温升高,这样的情景在秦淮河多处河段并不少见。
【新闻背景】 1个月前河水黑臭不堪
4月底到5月初,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局发出消息称,他们进行了“引江换水”。记者近段时间从龙蟠中路附近河面观察,水质的确有了很大改观,至少黑色絮状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河水。但具体水质如何,我们还要用数据说话,在换水后的第二周(5月11日),我们开始对秦淮河水取样检测。
本次取样调查选取了下关大桥、清凉门桥、水西门三山桥、凤台桥、通济门桥、平江桥、文德桥和复成桥八个河段作为取样点,涵括内河外河、上游下游。
下关大桥:“这里的水目测看不到流动,几乎是死水。”取样检测人员指着桥下的水说道。溶解氧(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清洁地表水溶解氧一般接近于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若大气中的氧不能及时补充,水中溶解氧趋近于0时则厌氧菌繁殖,水质变臭,鱼虾死亡)只有1.2mg/L。仅此一项已把该河段水列为劣Ⅴ类。
清凉门桥:这里的水不停流动,河面上泊着一只船,两岸各处分布着大面积的绿色植物,水面较为清澈,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取样人员介绍,这里水质明显优于下关大桥河段。
水西门三山桥:水色比清凉门桥河段略微浑浊,两岸也生长着不少绿色植物。
凤台桥: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西南角,在水西门南端。甫到岸边,便闻到空气中一阵异味,临岸水边的石头裹着一层青黑色的苔藓。河段的角落里漂浮着一些泡沫快餐盒、塑料袋。
通济门桥:该地区临近主城区入口东水关,属于上游地带。水面较为清澈。
平江桥:烟火气相对较浓,北岸的民居与河岸相连,岸边不少人在洗衣烧饭。
文德桥:河中碧波荡漾,两岸垂柳依依。河边水面没有明显的污染痕迹。
复成桥:河面一扫前段时间的黑臭,平静的河面绿油油的,而这种不同寻常的绿明显表现出水质的不正常。
【现场调查】 目测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划分为5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针对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氮四项指标,李轶课题组对秦淮河沿线水质进行初步评估:平江桥、文德桥采样点水域均属Ⅳ类;清凉门桥、三山桥、凤台桥、通济门桥采样点水域属Ⅴ类;下关大桥、复成桥取样点水域属劣Ⅴ类,已是毫无用途的废水。
【检测结果】 两河段水质不符合要求
记者将这份第三方监测数据提供给了市环保局钱主任,并就目前的情况进行了采访。钱主任表示,从数据来看,多数断面已经比前段时间有了明显改观,除了下关大桥和复成桥两个断面个别指数超标外,其他河段都达到了该区域的功能要求,整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环境治理是一个渐进、反复的过程,生态遭破坏后,修复过程极其漫长,因气候、温度、污染源等等变化中间出现波动、反复也是正常的。”钱主任表示,城市发展过快,配套设施跟不上,老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实现雨污真正分流,已经建成污水收集管网的地区,旱季基本能够做到污水不下河,但在雨季时仍会出现污水溢流进入河道的现象,特别是降雨量太大时,沿河泵站为了防洪需要开闸放水,大量污水进入城市河道;尚未铺设污水截流管网的地区,沿河污水更是直接排入河道。加上城区河道两侧生活污水直排严重、居民向河道乱扔抛洒生活垃圾等等这些是造成秦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今年政府将投资约56亿元用于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河道整治等建设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