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治理办获悉,龙泉驿区在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一年半的时间,投资约8.5亿元,新增日处理污水10.38万吨,实现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域覆盖。
据介绍,龙泉驿区以“水清、有鱼、岸绿、景美”为目标,确定了“截污纳管、强化处理;沟通水系、扩大水面;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的思路。该区从治理老城区污水管网错接漏接着手,对局部区域的治理规划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确定了四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系统实施方案;对主城区等三个片区的雨污管道混接、错接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老城区1.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污管道、街面进行了全面勘测,制订了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截污铺管
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域覆盖
该区通过社会引资促动、上级奖补推动等措施,先后建成西河、山泉、石经等8座污水处理厂(站),提前一年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引资建成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其中,引进成勘院等企业资金约3.05亿元,建成西河等3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达5.98万吨,铺设配套污水主干管21公里。
在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方面,投入资金约5亿元,建成十陵河等污水收集配套干支管45公里,污水收集处理率提高到75.2%。投入660万元,整治了十陵河等河的下河排污口,建成截污管道3656米,污水提升泵站1座;完成东风渠12个下河排污口的治理工程。
改善水质
东风渠水质每月达Ⅲ类水质标准
同时,龙泉驿区将东风渠、清水河等“一渠八河” 纳入重点治理范围,将八座水库纳入重点管理对象,对农村河道、沟渠等实施属地管理。通过“六乱”治理、中心城区河道治理等,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河流东风渠水质实现每月达Ⅲ类水质标准,芦溪河等河道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较去年平均下降9.85%,化学需氧量平均下降6.4%。 其中,以禁养区治理为重点,实施河道200米范围内养殖场拆迁关闭。投入资金580余万元,有效杜绝养殖污染物直排入河。
修复生态 河道示范
龙泉驿区打破传统河道建设模式,以修复河道生态、恢复河道内生物多样性的设计理念,在陡沟河川师大段等河道采用天然卵石筑堤护底,两侧边坡栽植根系发达的耐水植物,河道护岸为生态护岸,并结合周边绿地、道路和建筑形成河道沿岸景观,建成健康河道示范段工程,改建河堤2公里、植被绿化3万平方米。(记者: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