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年来,南充市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
陈学军:抓环保也是抓发展,抓环保也是抓民生,这是南充环保人始终坚持的理念。针对我市工业企业排污实际情况,我们先后筛选出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组织专业人员逐个编制了《污染治理项目可研报告》,并为54家重点工业企业争取到污染治理专项资金3350万元,加之企业自筹资金,治污染资金总投入超过1.5亿元,使全市200多家产污、排污企业全部建起了污染治理设施,达标排放。南充炼油厂、先后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一套日处理能力达2500立方米的现代化废水处理设施,并配套设置了环保机构和运行管理人员,保障了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达到了一级排放标准并实现废水综合利用,产量增加一倍,废水排放量减少50%以上。宏泰生化有限公司、兰天化工有限公司、飞龙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加大污染治理的同时,提高废水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大大减少废水排放,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年减少废水排放量上千万吨。
记者:南充是如何做好嘉陵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呢?
陈学军:为了保护流域水环境质量,我市在嘉陵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沿河带规划建设了生态林带走廊20余万亩,采用乔木、灌木、半水生植物混交的方式建立了流域内水环境生态保护体系,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和涵养水源的良好效果。目前已建成阆中杨溪河湿地保护区、嘉陵太河鹭鸟自然保护区,南部、蓬安、顺庆、高坪、仪陇等县区都正在积极创建自然生态保护区。
通过对流域污染的治理与防治工作,目前,嘉陵江水质保持在Ⅲ类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是全省水质最好的江河之一,市城内各主要支流水质也逐步得到改善;西充河顺庆段、清溪河城区段、虹溪河、象溪河、状元溪、金鱼溪的水质也逐步从省Ⅴ类改善到Ⅳ类水质。全市水环境支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走势。
#p#副标题#e#
记者:如何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开好头、起好步?
陈学军:为完成节能减排计划,南充市不但制定了详细的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还将减排项目列入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年度目标考核,并加强对减排项目的现场督查和考核,每月对减排重点项目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减排。对9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国家明令禁止、淘汰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了关停和结构调整;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促减排。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全市生活污染源排放的COD占COD排放量的80%以上。为此,加快县级以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高坪、南部、西充、仪陇等区县新建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营山县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西充、蓬安两县的垃圾处理场今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南充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能工程及嘉陵区配套管网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
加强环保执法监管。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坚持环评制度“三同时”,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同时,对已治理达标的企业加强现场巡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以上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表明,去年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的天数在90%以上,县城以上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嘉陵江南充市城区控制断面和出境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均达Ⅲ水质标准。(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