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湘江第4年连续出现枯水,湘江株洲站昨日还创下历史最低水位。昨天,省防指专家分析,降雨偏少、河槽下切、长江干流来水量减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湘江低枯水位的出现。
原因一:汛期结束后降雨偏少
每年4到9月为湘江流域的汛期,10月到次年3月为枯水期。
据统计,2003至2008年期间,湘江长沙站最低水位均在25.6米以下,出现最低水位前一个月,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都较历年均值偏少60%以上。以今年为例,10月以来全省大部分以晴热干旱天气为主,湘江流域平均降雨仅28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69%,来水量仅为24亿立方,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13%。
原因二:河槽下切使同流量情况下水位偏低
湘江中下游河床下切,造成同流量条件下水位下降,是湘江枯水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幅湘江长沙站的河道断面图显示,湘江长沙段河床呈逐年整体下切趋势。其中,1990年—1995年,湘江河床最低点下切0.69米;2000年—2008年,最低点下切1.76米;1990年—2008年,25.00米水位以下河床平均下切2.3米。
水文专家分析,与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相比,由于湘江干流下游河床下切,湘潭站500立方米/秒流量情况下,其中水位降低1.1米以上,长沙站水位也降低0.7米左右。
原因三:长江干流来水量减少
三峡水库从9月上旬开始蓄水,并于11月2日上升至今年最高水位175.05米。受此影响,洞庭湖城陵矶水位持续下降,由10月1日8时的27.88米下降至昨天的23.35米。城陵矶水位迅速下降,减少了对湘江尾闾地区的顶托作用,湘江中下游水位下降速度加快。
由长沙与城陵矶水位变化关系分析资料可知,在枯水情况下,湘潭流量在500立方米/秒左右,城陵矶水位在22-23米时,若城陵矶水位变化1米,影响长沙水位约0.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