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走进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济宁高新区杨桥公园,草坪上的移动式喷头正在灌溉刚刚返青的小草。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告诉笔者:“移动式喷头喷出的水全部来自经过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高新区每天可对辖区内的公园、广场、主要道路绿化及河湖景观提供中水3万吨,绿化灌溉面积达190万平方米,二期将达300万平方米,在公共绿地上建成如此大规模的中水喷灌系统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高新区廖沟河湿地公园,笔者看到,200多亩的水面上,微波荡漾,水草丛生,一群群鱼儿正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洸府河畔,春日暖照下的一河碧水展露着迷人的笑靥,前来休闲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们也许想不到,清清河水中有一大部分水源来自中水。据介绍,我国北方地区很多河道长期处于干涸和缺水状态,为化解河道用水危机,高新区利用处理后的中水,每年可向廖沟河湿地公园、洸府河两大生态景观区补水达200万立方米,大大节约了地下水和地表水,提高了中水使用效益,也有效涵养了城市水源。
绿化用中水、河道用中水均来自济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近两年,高新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大力开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面构建“治用保防控”全方位流域治污体系,在突出抓好重点污染点源深度治理、健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杜绝染污项目进区、实施生态改造等各项治污工作的同时,依托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大力实施“中水绿地灌溉计划”和“中水补充河流水源计划”,促进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有效降低了水体污染负荷,改善提升了流域水环境质量。据了解,济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于2010年9月,同年12月投入试运行,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该工程总投资2100万元,建有供水泵站一座及配套管网,铺设中水主管网41公里,支管网71公里,安装地埋式和移动式喷头2000多个,中水利用能力为每日3万吨,一期管网服务区域30余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90万平方米。现在,源源不断的中水每天被输送到区内的东部绿洲、廖沟河湿地公园、杨家河公园、杨桥公园、滨河公园和主要道路沿线绿化带等,此举不仅基本替代了原来的淡水绿化灌溉,也因中水的注入大量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了植物生长。
变废为宝,点“污”成金。中水回用工程的建成使用,使济宁高新区每年可节约用水750万吨,减少向河流排放COD、氨氮两大污染物分别为225吨、11吨,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多赢,大大提升了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水平,促进了整个水质环境根本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