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巴西贝伦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系列活动中,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作为中国选送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典型案例,向来自各国的150余名中外嘉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
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为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关要求,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于近期评选出了一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典型案例。其中,秦皇岛市“洪涝潮系统治理、山水城全域融合”的海绵新路径成功入选全国15个典型案例。
走入国际交流视野 在COP30“中国角”举行的“适应气候变化中国方案”主题边会上(当地时间11月14日),秦皇岛“海绵城市”实践经验被正式介绍给与会嘉宾。会议期间,中方代表详细阐述了秦皇岛如何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生态化管理,构建了一座能够有效应对内涝、涵养水资源的“海绵城市”,为面临类似挑战的全球众多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夯实生态转型之路 秦皇岛市作为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和水环境问题,走出了一条北方滨海城市海绵建设的成功路径。从中国北方沿海的地方探索,到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再到联合国平台上的交流互鉴,秦皇岛“海绵城市”实践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秦皇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表示,今后将压茬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长效常态管理机制,持续夯实生态转型之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秦皇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