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是海南“六水共治”的重要一环。据了解,2024年海南全省水环境质量保持为优。193个地表水断面(点位)水质优良率为96.9%,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水质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海南省各市县近年来深化流域防控、治理的新成效。其中,海口市通过统筹治理、创新设计、问需于民等措施,靶向施策,持续推进污水治理,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让农村黑臭水体变成潺潺清流。
统筹治理,提升全流域水环境质量 11月的海口,阳光和煦。道孟河湿地公园内,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清风徐徐,许多游人来此漫步游玩。而这一切得益于道孟河上游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道孟河全长约10.8公里,作为江东新区生态格局“一区映两心、三水纳九脉”中九脉之一,对于江东新区生态格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前,由于河流沿岸住户生活污水、散户家禽散养废水无序排放、河段底泥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导致道孟河上游(北排村段)生活垃圾堆积、水动力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体出现黑臭现象。为了改善周边的人居环境,海口市将道孟河上游(北排村段)纳入黑臭水体清单,实施综合治理工程。
“按照流域统筹、分段实施、阶段推进的治理思路,在分析主要污染物产排量基础上,我们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推进水体治理,种植黄菖蒲等植物约8218平方米,共清淤约80532立方米。”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周边村民沟通,精心设计了“项目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模式,让村民能够充分参与到治理工程中来,实现村民增收与改善乡村环境的双赢。
经过河道疏浚、水系连通、植被种植等生态修复工程,道孟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再现昔日“河水清澈、岸线翠绿”的生态美景。
创新设计,多元技术助力黑臭水体治理 “以前这里臭气熏天,特别是夏天,在家里都能闻到臭味,都不敢开窗户。”谈起玉下村七组水塘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秀英区东山镇玉下村七组村民覃德彬赞不绝口。70多岁的老人家告诉记者,他家就在水塘边,被水塘臭味困扰了几十年。近两年通过治理,水塘不仅没有臭味,还更加美观,池塘里种植了荷花、放了鱼苗,到了季节还可以收获,他手里拎着的鱼就是池塘里的。
黑臭水体治理让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是创新技术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生动实践。据了解,玉下村七组水塘面积约为2800平方米,由于以前畜禽散户养殖废水无序排放、水体自身流动性较差等原因,形成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对此,海口市在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围绕“活”字下功夫。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针对水塘原有连通口单一、水体循环不畅的问题,他们在水塘西北侧新建了一根补水管,与北侧灌溉渠相连,并设计了高程“一高一低”的布局,实现了水体的自然循环。同时,在水体西侧设置太阳能内循环泵,东侧设置跌水景观墙的形式,强化水体内循环作用,提高水体含氧量。
“这个项目还创新应用‘生物滤解带’专利技术,不仅有效去除了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而且内部形成的微环境生态还有利于增强水质净化的灵活性。这个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且运行维护方便,为我们今后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水体的流动性,还增强了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减少了外部能源的依赖,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问需于民,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共赢 邻近玉下村的琴山村也存在两处相邻却互不相通的黑臭水体。由于周边一处公厕污水直排、地表水径流冲刷以及水体自身流动性较差等原因,两个水塘水体均黑臭。
为彻底消除水体黑臭,海口市积极践行“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下基层宣传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意义和相关措施、下基层征求群众关于水体治理的意见建议、下基层协调解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下基层推进治理项目实施等行之有效措施,及时为民解忧。
2023年5月,该项目启动全面综合治理。“根据实地调查和村民的意见,我们对琴山村的一号水塘和二号水塘采取了差异化的治理策略,一号水塘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消除黑臭后补充生态护桩和水生植物,打造成可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景观塘。二号水塘则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消除黑臭后作为鱼塘由村民承包经营使用。”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凌晨时分,村民洪祊吉就开始在自家承包的池塘里忙活起来。下网、捕鱼、送货,这是他经常要做的“功课”。虽然劳累,但收获可喜。鱼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如今是他安身立命之本。“靠着这一方池塘,养活了一家人。”对于如今池塘水环境的治理变化和经济收益,他津津乐道。
琴山村水体治理只是海口治理水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海口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通过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倾听群众诉求,优化调整技术方案,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等措施,多渠道收集、梳理问题,真正地把水体污染问题找准,把群众的所盼所愿摸清,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这件好事做实,最终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口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处置、靶向施策”,落实全方位生态治理要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而这只是海南在污水治理上的一个个“亮点”,与松涛水库上游污水治理、赤田水库流域补偿、万泉河“三水统筹”等项目共同为海南“六水共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与市县党委、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携手并进,同题共答’,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加强重点污染水体帮扶指导和督察督导,持续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