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排水集团牵头主编的《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为城市“毛细血管”立下新规矩,守护市民的雨天出行安全。这项新标将为全市超过30万座城市排水口进行一场全面的“标准化升级”,预计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兼顾安全与智慧 筑牢防汛“末梢防线” 北京行政区域内的雨水口数量已超过30万座,是城市安全度汛的一道重要防线。然而,在不同时期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规格不一、选型差异等问题,加之雨水井箅材料升级、智慧化排水设施普及等新变化,给当前的雨水口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挑战。
要进一步规范城镇道路雨水口的建设,更好地支撑城镇道路雨水排除及防汛保障,新规编制势在必行。北京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标准对雨水口材料、结构都做了细化,从根源上提升了排水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更贴心的是,新标准特别关注了骑行安全。据统计,过去五年,北京曾发生多起因井箅栅条绊倒自行车导致的事故。新标准明确要求“井箅的栅隙应垂直于道路行车方向”,从根本上避免了自行车轮胎卡入栅条的风险,为骑行人群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新标准带来的改变,都藏在细节里。新版标准不仅统一了雨水口形式,规范了井箅尺寸,还优化了选型和施工要求。比如,新增了高强度复合井箅等新型材料的应用规范,使其抗压性更强,寿命更长。同时,也对雨水口连接管径、结构强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取消了砖砌等形式。此外,增加雨水井箅标识功能,有利于雨水井箅资产及权属管理。
北京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目前,中心城区的雨水口改造将逐渐按照新标准全面推进,下一步,凡是需要维修或改造的雨水口,都将遵循这一新规范。”
来源:水润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