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是典型的北方半岛型沿海城市,境内分布着大小河流1000余条,小型水库337座,3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有6座,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5条,河流最终汇入黄海。
为摸清重点河流及水库健康状况,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对境内乳山河、母猪河等8条重点河流以及崮山水库、米山水库等5座典型水库的生态环境健康进行全面“体检”。
在调查评估中,威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严格按照《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等规范要求,现场踏勘、确定37个监测点位,在监测点位开展水环境质量、水生生物状况、水资源以及水生境调查。团队成员按照春、夏、秋三季进行监测,他们顶烈日、冒酷暑,沿河徒步完成夏季采样,通过遥感解译、实验室鉴定、无人船巡航、无人机航飞等先进技术手段,首次完成威海市重点水体从岸线类型、缓冲带植被,到栖息地、底质类型,再到水体生物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着生藻类等40余项指标全方位的调查监测,形成“三水统筹”水生态调查基础数据,为后续水生态健康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夏季调查监测结果,从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以及社会管理状况5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按照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综合评估,此次“体检”结果显示,威海市13个重点水体总体处于良好及以上状态,但也发现部分河段存在水资源保障不足、岸线硬化等问题。
调查发现,该地区鱼类多样性处于较丰富的水平,采集到鱼类1075尾,隶属于7目15科36种,其中,马口鱼这一清洁指示种出现频率大于40%;在沽河下游感潮河段退潮后有大量鸟类在河道觅食,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物乌鳢的幼鱼种群,存在明显繁殖痕迹。同时,调查点位周边常见水生植物均达到100种左右,缓冲带基本被植被覆盖,这些生物指标均印证了威海市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此外,调查团队发现部分河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空心莲子草、一年蓬等植物,以及梭鲈、蓝鳃太阳鱼两种鱼类,在个别点位被发现,对本地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潜在威胁。这成为“体检报告”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生态风险点之一。

此次夏季水生态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完成,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威海市重点河流及水库水生态状况,下一步将结合秋季和春季调查成果,精准识别水生态问题及成因,指导生态环境部门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美丽河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体检报告”不仅全面呈现重点河流及水库的生态现状,更为精准施策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靶向指引。针对报告中指出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将加强对空心莲子草、梭鲈等入侵物种的排查与防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共同守护本土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半岛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威海样板”。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