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上海虹莘排水泵站初雨调蓄管廊工程完成主体掘进工作,一座内径15.1米、深44.6米的“深井”出现在人们眼前,它将成为上海应对城市雨水治理和排涝问题的“秘密武器”。
初雨通常是指降雨前15分钟的雨水,这些雨水含有较多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到达地面后,又会混入生活垃圾、餐饮油污等地表污染物。初雨调蓄池用于初雨的收集、储存和处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设施之一,它能够显著减轻城市管网压力,改善下游河道水质,并且在暴雨来临时,迅速储存过量雨水,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
传统调蓄池一般深10至15米,施工占地面积可达2000平方米,形如“池塘”。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上海虹莘调蓄管廊工程,使用了全国首台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向地表深处要空间,大大减少工程项目对土地的需求。其施工占地仅200平方米,核心挖掘区是一个外径16.3米的圆形区域。

项目施工现场。
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一座巨大的城市之“肾”,单次可拦截4700立方米初期雨水进行过滤,经调蓄暂存后输送至市政主污水管网,助力上海探索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排水系统。
同时,工程建成后,竖井口会进行封闭处理,并恢复成规划公园绿地。对于附近市民来说,未来这口“竖井”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守护者”。
记者了解到,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上海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有多座初雨调蓄池。在海外,以竖井代替“池塘”的思路已有实践,但在国内,这是很新的建造方式。对于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占地面积极小的竖井方案显然有更大的吸引力。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底板及内部结构施工,项目整体预计于2026年6月投运,如果运营效果好,后续或有更多应用。”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第二座超级深井尚未出现,不过,该方案已经引起了国内其他城市的注意。在工程主体完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渠务署便派出代表团来到上海虹莘初雨调蓄管廊考察交流。
“香港同样是寸土寸金的城市,目前正在规划推进相似的防洪排涝工程,上海的探索可以作为经验借鉴,帮助香港加快构建立体化‘海绵城市’”。香港代表团的代表说。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