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湖长制一以贯之再深化”——2025河湖长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记者从现场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近5万名履职尽责的河湖长和4万余名热心参与的民间河湖长,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仅2024年,全省就协调解决各类河湖问题26.5万个,有力保障了河湖健康生态。
河湖长制是破解“多头治水”难题的关键举措,也是治水兴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浙江省切实发挥河湖长牵头抓总的作用,让每条河有人管且管得好,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浙江省于2013年在全域推行河湖长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工作体系。2017年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河长制地方法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2019年颁布施行全国首个省级水域保护办法。2023年以来,浙江省连续三年签发省级1号总河长令。
聚焦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浙江省统筹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配置,河湖保护治理成效日益凸显。2024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825.6亿元,366个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重大项目加快推进,158个国控断面、296个省控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分别达98.7%、98.6%,八大水系总体水质全部为优。
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浙江省全面优化城乡饮水保障,推动河湖空间开放共享。比如2023年启动实施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已完工8803座,受益行政村5492个、受益人口241.7万人;建成65条幸福母亲河和494个高品质水美乡村,城乡居民亲水圈覆盖率达88%。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