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亳州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国家智标委在亳州成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22部分:排水安全监管技术要求》编制组,并召开首次工作会议。
亳州市城市管理局作为第一牵头单位,会同13家权威机构,共同启动排水领域首个国家标准的编制。这意味着城市生命线建设“亳州经验”将正式上升为“全国样板”,这也是市城市管理局首次在管理领域主导国家标准制定。
2022年6月,亳州市总投资9136万元,建设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构建了燃气、桥梁、供水、排水四大领域监测网络;2024年,在一期项目的示范作用下,我市追加投资6682.9万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全市已累计布设前端感知设备约7300套,建立了“1+4+N”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努力打造城市安全发展的“亳州经验”。
自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以来,目前已成功预警处置排水管网运行病害及内涝积水险情45起,多次被住建部列为典型案例。
据了解,根据编制大纲,排水“国标”将围绕“排水在线监测、风险预警、联动处置、数据共享、系统运维”五大模块展开,重点解决“监测什么、怎么预警、如何联动”三大痛点。我市将把实战验证过的指标直接转化为相关的标准条款。
亳州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此次“国标”编制为新起点,持续优化城市生命线,把地下管网、低洼小区、地下空间等更多场景纳入监测范围,让城市安全从“看得见”走向“看得更远、更准、更深”。
来源:亳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