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山东省青岛市作为北方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枢纽,其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目前,青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已成为制约当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青岛水资源短缺已引发多方面问题。一方面,行业用水竞争加剧,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下,居民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青岛全市总用水量同比增加4186万立方米,农业用水则被挤压减少66万立方米。另一方面,水生态环境风险不断累积。地下水超采问题尤为严峻,2024年初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蓄水量同比减少1.160亿立方米,平均埋深达4.18米,部分区域如平度市超过5.5米,导致含水层疏干、自净能力减弱,污染扩散风险升高。同时,河流基流减少、断流频发,湿地萎缩,水生生物栖息地遭破坏,水环境污染负荷加大。沿海地区因超采引发海水入侵,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淡水资源污染,修复成本较高,威胁耕地和海岸带生态安全。
为应对这些挑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拓宽水源是基础。应推进海水规模化利用,在电力、化工等行业推广海水冷却技术,建设海水冲厕示范项目,探索独立供水系统和市场化运营。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山区推进水库塘坝清淤及微水工程,城市全面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依托优质海岸线建设淡化基地和配套管网,将淡化水纳入城市应急水源。扩大再生水回用规模,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与管网建设,拓展工业、市政及生态补水应用,探索农业回用路径。
全面节水是关键。强化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严控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化工业节水与技术革新,推广节水工艺和设备,实施水梯级利用和合同节水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农业节水转型,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高效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实施水价改革与节水奖励。加强城镇节水与管网管控,普及节水器具,改造老旧管网,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开展节水宣传,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强化调控与智慧管理不可少。应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行分源分质定价,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给予财税支持。建设全市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实时监测、预测预警和优化调度。
最后,要完善法治与社会共治机制。尽快修订《节约用水条例》,制定更严格的用水定额与回用标准,将水资源管理重点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价。鼓励公众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的水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