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是美丽天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制定实施《海河流域天津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河一策”系统施治,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新闻发布会。该局水生态环境保护处处长张震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和劣Ⅴ类水体比例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是天津市民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2014年,我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仅为25%,劣Ⅴ类水质比例为65%。美丽河湖“底色”如何重现?张震介绍:“我们坚持源头管控,将全市重点河流、水库列为排查对象,将工业、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排口以及城市、农村雨洪排口等全部纳入排查范围。同时,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并实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行动等。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实施新建、改造污水管网,雨污混接点和合流制片区改造,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全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已达到496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在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我市还着力强化水资源保障。在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机制方面,加强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统筹利用雨洪水、再生水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每年向七里海、北大港、大运河等重要河湖湿地生态补水超10亿立方米。严格落实七里海、海河干流等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水量)保障方案,加强日常监测预警。截至2024年底,我市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水量)保障率达到100%。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持续深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津、冀环保部门不断加强引滦沿线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管控等。“十四五”期间,黎河、沙河两个入津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于桥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目前,天津已有海河(河北区段)、子牙河(红桥区段)、蓟州区州河先后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滨海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这些成绩离不开水生态修复的积极推进。我市一方面建设实施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河道生态修复、西青区王稳庄镇水生态修复提升、宝坻区大唐庄镇生态修复项目等,另一方面实施北辰泛区与永定河水系连通、武清泛区与永定河水系连通工程,实现多源互补,持续提升河道水生态修复能力。我市还加强重要湖库水华预警防控,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等方式,严密监控于桥水库等重点湖库水质和水华动态,定期实施库区增殖放流、菹草打捞工程,严防水华暴发现象。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