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百色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百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施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该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系统解决百色市因独特地形气候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提供法治保障。
百色市年平均降雨量达1114.9毫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5.4%,老旧小区多、地面硬化严重,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2024年4—6月,百色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一倍以上,引发城区多处内涝,防洪排涝压力剧增。
针对这一现实困境,《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充分结合百色“山在城中、山水融城”的地域特色,创新性地提出了差异化建设路径。根据规定,城市新区将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连片建设,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老城区则重点结合城市更新项目,以防治内涝、治理黑臭水体为重点推进海绵化改造。
《条例》共18条,突出全过程管控,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必须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明确了运行维护责任主体,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海绵设施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维护,社会资本投资的由项目所有权人负责,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百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修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百色在推进城市水生态治理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将为建设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