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古代治水实践中藏着哪些水城共生之道?
古代治水实践中藏着哪些水城共生之道?
发布日期:2025/9/8 10:34:39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要求“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系统提升城市排水防洪能力、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成为构建韧性城市的重要方面。而古代治水实践中蕴藏的水城共生之道,或可给我们带来启示、提供借鉴。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历代水利工程不仅聚焦解决供水和防洪问题,也支撑了漕运、灌溉与景观建设。以北京城为例,其境内水系由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及泃河构成,“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自西周燕都因水患迁往蓟城起,历代均重视水利建设:战国建督亢渠,曹魏修戾陵堰、车箱渠,隋朝运河永济渠北抵涿郡,为北京成为古都城奠定水利基础。此后,金代引莲花池水入中都,元代郭守敬主持修建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明清改引玉泉山水,西郊结合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三山五园”,既保障京城、运河用水及西郊稻田灌溉,又兼顾景观设计,使北京城成为中国古代山水园林城市的典范。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对于当代城市规划仍具有指导意义。

    古人主张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例如,大禹治水采用的“疏川导滞”之法,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时,利用河湾地形建无坝引水枢纽,都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城市选址营建上。在当代,“因势利导”要求城市规划与水利建设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避免大规模削山填湖、裁弯取直,使水城关系顺应自然的脉络生长。陕西省汉中市在统筹城市发展和汉江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汉江河道原生态岸线,守护南水北调“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浙江省全面推进生态治水,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注重资源本底,优化城乡区域布局。这些实践延续了传统生态智慧,是新时代推动“人—水—城”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

    “水土并治”是古代处理水城关系的核心策略。《礼记》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的记载,道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先民最根本的祈愿。在水利实践中,古人致力于让水土各尽其用,比如唐宋时期,太湖地区创造塘浦圩田,通过挖土疏渠形成水道,又以淤土筑堤御水;明代采用“束水攻沙”之法治理黄河,实现水土的动态平衡;清代在疏浚凉水河时,将挑挖的淤泥用于增辟稻田,达成土方平衡,同时以“散水匀沙”之法变无定河为永定河,又引南苑凤河、凉水河水“蓄清刷浑”,最终实现“清流演漾,资安永定”的目的。“水土并治”的生态智慧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城市建设须摒弃“水”“土”分离的规划模式,通过适当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与功能,充分利用自然能动性实现水土协同调控。

    “蓄水调洪”是应对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根本思路,古人早有“蓄泄兼资,旱涝有备”的认识。春秋楚相孙叔敖筑芍陂,堤坝锁水,溉田万顷;西汉贾让献“治河三策”,首推开辟蓄滞洪区;北宋兴建木兰陂,御咸蓄淡,功泽后世;及至明清,北京西郊的大型水利工程营建,蓄调古都水脉。“蓄水调洪”也是现代城市防洪措施的智慧源头,现代工程先驱华南圭先生曾力陈玉泉山、昆明湖、护城河等自然水体对于北京城市雨洪调蓄的重要作用,提出恢复昆明湖为“总潴之处”,他的规划构想中,早已蕴含当今“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

    当代城市建设应赓续“蓄水调洪”的传统智慧,通过生态工程修复湿地、修建水库、构建城市水网,形成层次分明的多级调蓄系统。通过季候性调度化害为利,将易泛滥的灾害性洪水转化为资源储备。近年来,我国系统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启动以“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为核心的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同时,我国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进一步加强城市湿地保护。

    世异时移,山川流峙,古人认为治水“无一劳永逸之计”,如何实现水城共生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营建的首要问题。回顾历史答卷,因势利导、水土并治、蓄水调洪等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为现代都市应对雨洪挑战、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方案。传承传统生态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必将续写人水和谐的城市建设新篇章。

    作者分别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英才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水利部遴选17条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 永定
丹麦的地下水管理,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如何确保工作成效不
古代治水实践中藏着哪些水城共生之道?
城市积水≠内涝 两者如何区分?判定标准一
央视聚焦海绵城市建设,扬州经验成亮点
治理城市积水内涝 “海绵城市”如何更具“
山城会“呼吸”打造“风貌共生”的韧性之城
“十四五”期间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安徽多措并举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3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4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6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7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8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9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