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天津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三成,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气象灾害影响偏重。面对严峻考验,天津如何筑牢防线?怎样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大考?由天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合作播出的《政协民心桥》专栏于7月26日对此进行了聚焦关注。

为应对极端天气,提前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水务部门做了哪些准备? 天津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叶建辉做客天津新闻广播《政协民心桥》专栏节目时表示: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我局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实施108项防洪排涝工程。
截至目前,东淀、文安洼、贾口洼、永定河泛区、黄庄洼、青甸洼等6处国家重点蓄滞洪区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大清河、子牙新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蓟运河等6条重点行洪河道堤防全部达到设计高程,蓟运河7处险工险段治理销号,州河、泃河、还乡新河等中小河流全部完成治理;蓟州区32条在建山洪沟道具备过流能力,汛期已经发挥防洪效益。

暴雨过后,城市防汛排水还有哪些亟待提升的“最后一公里”? 致公党天津市委会曾提交《关于建立社区暴雨内涝应急响应机制的提案》,致公党党员、天津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赵友全是这份提案的执笔人,他在天津新闻广播《政协民心桥》专栏节目中表示,当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暴雨是城市内涝的起因,疏水不畅是主因。城镇小区内建筑林立、道路硬化、地下水管网集中且易堵塞,一旦积水稍有不及时排出,小区内积水成为必然。
二、小区是城市的细胞,承受内涝和消除内涝能力严重不足。尤其直管公房小区更是因为建设年代较远,从基础设施到管理严重缺失。
三、小区内涝损失评估和修复机制缺乏,监管设施配套不足。
致公党天津市委会在《关于建立社区暴雨内涝应急响应机制的提案》中建议:
一、大力加强小区物业对防涝抗涝责任宣传,统一协调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及周边道路主管部门工作,明确小区防涝抗涝的主体责任和义务。
二、加快小区防涝抗涝的科技能力和专业队伍建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科学仪器设备服务小区的内涝应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城市天气预报、暴雨警情预报,建立小区内涝预报、实时告知和及时跟进的水情网络,建立与交广系统联动机制,特别关注地下室、地下车库等重要节点。
三、加大小区日常巡查和维修投入,提升应急水平。加强对车库、地下室、下穿通道、地铁入口、窨井盖、排水管网、河湖入口的日常维护工作。

水务部门如何应对内涝积水?对于易积水点位,今年汛期有哪些预案? 天津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李磊介绍说:截至目前,天津市水务局完成了19条、175公里市区二级河道清淤整治、180公里大型管道清淤、203公里新接收设施内窥清淤和102座雨水泵站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实施了592公里管道疏通养护和6.9公里排水支管改造工程,排水设施能力有效提升。
结合排水设施提升改造及民心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完成积水片改造。通过改造排水管网、新建临时泵站等措施对南市地区、马场道地区、宾馆路地区、芥园西道地区、快速路津昆桥辅路地区、瑶琳路地区7个易积水地区进行了提升改造。
通过增加收水设施、提升改造泵站、改造出水管道等措施对北站地道、九经路地道、海河东路金阜桥下沉路、海河东路直沽桥下沉路、密云一支路地道、东兴地道、天平桥地道6个易积水地道进行了提升改造。
通过工程改造,“一处一预案”点位已由2024年的29处减少到2025年汛前的16处。
网友反映,天热雨后南开区中孚桥俩侧河道充满着臭味,附近天华里居民不敢开窗户,望有关部门予以治理。 天津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李磊表示:
该河道为陈台子河,汛期主要承担南开区、西青区环内段雨沥水排放。河道沿岸泵站排放造成河道污染主要原因是,一些建设年代久远的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比较困难。
主要治理措施:
一是无条件实施雨污分流,小区结合城市更新逐步消除;
二是建设调蓄池等设施调蓄初期雨污水,降低入河污染浓度,陈台子河主要污染源来自南开区咸阳路密云路地区,今年9月份计划启动咸密调蓄池建设,总库容达到4.5万立方米,建成后,将大大减少对陈台子河水环境影响频次;
三是雨后及时开启换水泵站,加大换水力度,力争将对河道水质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天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