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公布全省第二批美丽河湖名单,永定河(廊坊段)成功入选。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京津冀生态功能区的天然走廊和共同的“母亲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因受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补水缺乏等因素影响,永定河(廊坊段)出现水资源短缺、水体自净能力丧失、水质超标等问题,1995年至2020年间持续断流25年。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理念,紧扣永定河战略定位,聚焦“补水、控源、修复、管护”系统施治,成效显著。
规划引领,加强协同。印发实施《廊坊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廊坊市永定河水质达标方案》等文件,科学设计治水路径,压实属地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强化生态环境、水利、城管、住建等部门协同,形成治水攻坚合力,建立发现并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永定河等重点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补水先行,助力恢复。每月开展永定河断面水量监测,实时识别需重点保护的生态补水困难河段。2023年通过本地水、引黄水、“南水”和再生水“四水联调”,补水2.2亿立方米。2024年流域外调水补水3.25亿立方米(含引黄水2.55亿立方米),有效支撑生态恢复,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
精准控源,多措并举。排查整治146个入河排污口。完成城镇排水老旧管网维修改造及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投资近21.38亿元,建成投运12座污水处理厂,其中70%以上处理能力高标准执行类Ⅳ类排放限值。强化汛期排水设施巡查与水位管控,保障安全度汛。
生态修复,内外共治。针对永定河河道及湿地系统开展多点生态修复,在胜天渠、胜丰支渠等支流实施水生植物种植、水下森林构建、滨水缓冲带建设,提升水体净化能力。推进河道障碍清理、漂浮物打捞、遥感图斑复核整改等,逐步实现生态连通与清洁。
健全机制,长效管护。遵循“三分治七分养”原则,构建“自动站实时监控—汛期加密监测—人工日常巡查”体系,建立水环境预警与评估分析平台。健全河道碍洪问题整改机制,集中整治河道垃圾、非法采砂、违建等“四乱”问题。加强河渠运维、漂浮物清理及沿线环保宣传,保障“水清岸净”。
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永定河(廊坊段)重现“水清、岸绿、景美”景象。2021年,干涸25年的河道首次全线通水,2023年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流动。水质稳步改善,2024年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连续三年考核达标。水生态显著恢复,干涸河道演变为湿地系统,2022年、2023年鱼类分别恢复至40种、54种,刺鱼等土著鱼类回归,赤麻鸭、黑鹳、白鹭等珍稀鸟类频现,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大面积生长。
永定河(廊坊段)治理实践表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理念,推进系统保护修复,是北方缺水型河流生态恢复的有效路径。其“高位推动、精准补水、系统控源、生态修复、长效管护”五位一体治理模式,成功实现了河流“复水、复绿、复生态”,保障了生态、防洪及民生用水安全,为北方干涸河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