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而水环境治理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在这一背景下,中铁水务作为国内水环境治理企业,以年均处理污水量超3亿吨、运营项目覆盖20余省的亮眼成绩,交出了一份生态治理的优异答卷。
走进武汉沙湖港(武昌段),一幅“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由中铁水务打造的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以38.07公顷的体量成为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工程。昔日的受损水体如今碧波荡漾,矶头山公园与三环线游园通过海绵化改造焕发新生,市民漫步亲水栈道,看白鹭翩跹、鱼翔浅底,曾经的“城市伤疤”蜕变为集生态、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活力廊道。
作为主城区重要支流,治理前的沙湖港(武昌段)曾是居民避之不及的“污水河沟”——河道淤塞、垃圾堆积、水体不佳,被列为武汉市重点整治对象。中铁水务以"流域治理+海绵城市"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河道疏浚、生态滤池构建、智慧监测系统植入等综合治理措施,同时结合植被修复与湿地营造,全面重塑区域生物多样性。如今,沉水植物摇曳生姿,燕子、翠鸟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周边居民梁先生感叹:“连多年不见的水鸟都回来安家了!”
在长江之畔的马鞍山,中铁水务正描绘着一幅“江水清、岸线绿、产业兴”的生态新图景。由中铁水务主导的马鞍山市长江大保护(一期)特许经营项目,以覆盖多片区的综合治理格局,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典范工程。曾经的临江工业区污水直排、岸线杂乱等问题得到彻底改观,如今的长江马鞍山段岸线,芦苇摇曳、江豚偶现,生态湿地与滨江公园无缝衔接,市民在亲水平台上远眺江景,感受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带来的生态红利。
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马鞍山曾因重工业聚集面临严峻的水环境挑战——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交织排放,部分江段水质堪忧,滨江生态功能退化。中铁水务以“系统治理+智慧运维”为核心策略,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滨江湿地构建、智慧水质监测网络搭建等系列工程,通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先进工艺,将污水处理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同时结合岸线复绿与生态廊道建设,重构长江岸线生态系统。
从受损水体到碧波荡漾,从环境短板到生态亮点,中铁水务用专业实力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未来,中铁水务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谱写更多水环境治理的精彩篇章!
来源: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