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已全面进入防汛关键期,市住建局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四大攻坚工程,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坚实“保护伞”。
四大工程齐发力排水能力显著跃升 聚焦排水短板,市住建局精准施策推进四大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强基工程中,新建赵圈河等5座泵站,扩建于岗子泵站,新增排水能力85立方米/秒,使泵站系统总排水能力达317.07立方米/秒;同时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网43.04公里,疏通219公里排水管网,清理3.2万座次排水井,大幅提升了管网畅通度。
活水工程让城市水系“活”起来,通过实施螃蟹沟下游拓宽工程,建立螃蟹沟、清水河、赵圈河联合调度机制,上房站、螃蟹沟两棵站、风车泵站分洪能力分别达6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4立方米/秒,河网排洪效能显著增强。
韧性工程持续发力,新建和改造20处海绵型公园,海绵城市建成区占比达39.73%,较“十三五”末提升13.54个百分点,城市雨水渗透能力不断增强。机制工程则筑牢制度防线,编制内涝治理方案和管网改造五年计划,成立多部门联动领导小组,解决44个老旧小区积涝问题,整治化工企业雨污分流状况,构建起闭环治理体系。
“四大工程的推进,从硬件升级到机制完善,多维度提升了城市应对汛期的能力,这是我们保障市民安全的基础。”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直面短板不回避精准谋划破局路径 尽管排水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但老城区排水管道因建设年代久远,管材质量差,破损、堵塞问题突出,排水能力严重不足;部分新建区域规划时未充分考量地形地貌和水系分布,导致排水方向不合理,易形成积水点。
针对这些短板,市住建局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我们将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理念,加强洪涝台风灾情预防机制建设,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该负责人介绍,2026年将编制完成《盘锦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盘锦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推进绕阳河、大辽河防洪治理工程,抓实亚投行41个项目落地,构建“管网收集-泵站提升-河道排放”全链条体系。
综合举措强保障筑牢防汛安全底线 在工程建设方面,市住建局将集中改造老旧城区管网,攻坚内涝区域;结合公园绿地新建雨水调蓄池与湿地,增强泵站抽排能力;新建小区强制落实雨水收集系统,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建设雨水蓄存设施,提升透水铺装率。
协同机制上,建立水利、住建、应急等多部门合署办公的联排联调机制,严格执行“雨前精准腾空、雨中科学调度、雨后及时复盘”工作闭环。
来源:盘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