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凌晨1点至2点,沙坪坝区南开下穿道灯杆气象站监测到的实时雨量达到91.4毫米!但这里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出现内涝。
“我们通过内涝智慧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提前预警、提前疏浚,让这里摘掉了‘老涝点’的‘帽子’。”负责排水防涝工作的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南开下穿道出口处,记者看到,这里安设着灯杆气象站、电子水位尺、预警显示屏等设备,可对降雨量、积水深度、排水速度等致灾因素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7月8日下午,“内涝点水位监测信息与交通信号灯实时联动系统”预警,提示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南开下穿道有较大内涝风险。
南开下穿道是沙坪坝区东部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建成后,这里因容易汇集周边雨水,导致排水不及时而形成内涝。
近年来,沙坪坝区积极探索应对城市内涝智慧化解决方案。由该区应急办、住建委、气象局、交巡警等多个部门联合打造“中心城区易涝点预警联动”应用场景,在城区下穿道建成“内涝点水位监测信息与交通信号灯实时联动系统”,实现城市内涝自动监测预警。南开下穿道是首个安设该系统的点位。
接到预警后,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迅速启动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提前调度40名抢险人员、相关车辆和排涝设备奔赴各个易涝点。其中,南开下穿道是重点。
“电子水位尺测到南开下穿道的积水高度达到30厘米时,会让进入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灯变成红灯,中断交通,并在交巡警现场指挥下,提示车辆绕行。”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近年来该区对南开下穿道周边排水管网进行了联网和完善,根据预警提前安排人员排涝,避免了大面积积水的形成。
“与以往全靠人工判断、巡查相比,采用这套系统后,预判时间缩短2/3以上,对水位的判断也更为精准。”该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智慧防涝”已让该下穿道摘掉了“老涝点”的“帽子”。
据了解,2022年6月23日沙坪坝区出现强降雨,南开下穿道最大积水深度达81厘米。该智慧系统第一次自动亮红灯、及时中断交通,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该区已有十多个重要内涝点使用了该系统。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