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重点流域水质管控的关键期,也是水质保护的敏感期。近期,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全市2025年汛期重点流域水质管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保障汛期水生态环境质量作出全面部署。
作为《通知》制定的参与者,眉山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张雪松解释说:“首先,污染输入集中,水质易受冲击。暴雨导致地表径流增大,易将农田残留的化肥农药、养殖场露天堆放的粪污、岸边堆积的生活垃圾,以及城镇雨污混排管网中的污水等冲刷入河。尤其是,醴泉河、毛河、越溪河等小流域,河道窄、汇流快,污染物易短期富集,导致总磷、氨氮等指标波动。其次,多源污染叠加,治理难度升级。”
汛期水质管控有何举措?《通知》明确,要通过“排查+治理+监管+应急”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精准管控。
摸清污染家底,筑牢源头防线。属地县区(园区)将对照历年汛期水质数据,对重点水体上下游、左右岸及干支流汇水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聚焦岸上污染源、管网与设施隐患、历史重点区域三大类问题,建立问题清单。
压实三方责任,实施分类治理。按照“属地管理、行业主管、统一监管”原则,各部门分工明确。例如,属地政府统筹联动气象、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提前预警雨情水情,加密重点流域巡河频次,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岸线垃圾及农业废弃物。
行业部门要精准施策,对生活源,要加快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汛期前腾退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容量,通过增设调蓄池、应急处理设备,防止暴雨时污水溢流进入河湖;对农业源,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畜禽养殖“以种定养”和水产养殖错峰排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频次,严禁农业废弃物随雨水入河;对工业源,督促工业园区企业降雨前清空初期雨水池、应急池,严查废水“跑冒滴漏”和超标排放,确保工业废水预处理达标后纳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要求,监管部门要严督细查,强化巡河督导,依托水质自动站、人工快检等实时预警,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暗查暗访,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从严查处。
此外,属地政府要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落实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一旦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如污水溢流、化学品泄漏等),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截流、调蓄、快速净化等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来源:中国环境